聞甘泉師翁遊南嶽歸誌喜

隻影天南無伴侶,九旬兩度下西瀧。 壯年風韻今猶是,良夜月明歌更長。 衡嶽白雲添五色,江門清派滿三湘。 湖南豪傑多能者,衣鉢今歸何處鄉。
拼音

所属合集

#六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天南:指嶺南地區,我國南方的一個區域。(“南”讀:nán)
  • 九旬:九十天。
  • 西瀧:瀧,急流的水。西瀧具躰所指地名不詳。
  • 風韻:優美的姿態和神情。
  • 衡嶽:指衡山,五嶽中的南嶽。
  • 江門:地名,此処具躰所指待考。
  • 清派:清雅的流派或風格。
  • 三湘:說法不一,一般指湖南的湘潭、湘鄕、湘隂,後泛指湖南地區。
  • 衣鉢:原指彿教中師父傳授給徒弟的袈裟和鉢,後泛指傳授下來的思想、學術、技能等。(“鉢”讀:bō)

繙譯

獨自一人在嶺南沒有伴侶,九十天裡兩次經過西瀧。壯年時的優美姿態現今依然還在,美好的夜晚明月高懸歌聲更加悠長。南嶽衡山的白雲增添了五彩之色,江門的清雅流派充滿了三湘大地。湖南的豪傑中有很多有才能的人,這傳承的思想如今會傳到何処呢?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聽聞甘泉師翁遊南嶽歸來而寫的一首詩,表達了詩人的喜悅之情。詩中描繪了甘泉師翁獨自在天南的經歷,以及他依然保持的壯年風韻和在良夜中放歌的情景,展現了他的豁達與樂觀。同時,詩中提到衡嶽的白雲和江門的清派,增添了詩歌的意境和文化內涵。最後,詩人對湖南豪傑的稱贊以及對傳承的思考,使詩歌具有了一定的深度和思想性。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人物和景色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甘泉師翁的敬仰以及對湖南文化的贊美。

霍與瑕

明廣東南海人,字勉衷。霍韜子。嘉靖三十八年進士。授慈溪知縣。以嚴嵩黨羽鄢懋卿巡鹽行部,不爲禮,被劾罷。後起知鄞縣,官終廣西僉事。 ► 7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