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白沙先生孫陳畬
石翁振世士,不屑歌鳳召。
況際盛明世,曳蓑講所學。
孤鶴喙冷秋,碧玉看春草。
東風飫木犀,鶴鳴阿田右。
越今五十祀,小廬山如故。
鬆檜引日長,猿鶴倚噭嘯。
若翁賢嗣人,令德紹則孝。
譬彼嘉木植,支葉勿剪耗。
瞽言貢吾子,亦爲吾後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振世士:振奮時代的人士。
- 不屑歌鳳召:不屑於像接輿唱著“鳳兮鳳兮”來諷刺孔子那樣去追求功名利祿,對被征召入朝爲官表示不屑。召(zhào)。
- 曳蓑:穿著蓑衣,這裡表示一種超脫世俗、閑適自在的狀態。
- 飫(yù):飽食,這裡可理解爲讓……享受(芬芳)。
- 祀(sì):年。
- 令德:美好的品德。
- 紹:繼承。
- 瞽(gǔ)言:謙辤,指自己的言論或見解。
繙譯
石翁是振奮時代的人士,不屑於追求功名利祿而被征召入朝。何況正処於昌盛清明的時代,他穿著蓑衣講授自己所學。孤獨的仙鶴在清冷的鞦日鳴叫,青翠的玉石看著春天的嫩草。東風讓木犀花享受芬芳,仙鶴在田邊鳴叫。到如今已經過了五十年,小廬山依舊如從前。松樹和檜樹在陽光的照耀下漸漸生長,猿猴和仙鶴依靠著(山林)鳴叫。您的兒子是賢能的後人,美好的品德繼承了孝道。就像那美好的樹木種植下去,枝葉不要去剪伐消耗。我這些淺陋的話獻給您的兒子,也作爲對我後輩的教導。
賞析
這首詩是霍韜贈給白沙先生孫陳畬的作品。詩中首先贊敭了石翁(可能指白沙先生)的高尚品質和超脫世俗的精神,他不追求名利,專注於講授自己的學問。接著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如孤鶴、碧玉、東風、木犀、松檜、猿鶴等,營造出一種甯靜、美好的氛圍,也暗示了石翁的品德如自然之美一樣純粹。詩中還提到了孫陳畬作爲賢能的後人,繼承了美好的品德和孝道。最後,詩人表示自己的言論是對孫陳畬的一種期望和教導,希望他能像美好的樹木一樣茁壯成長,保持自己的品德和風範。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石翁及其後人的贊美和對美好品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