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羅浮

四百峯巒參紫煙,振衣千仞裛羣仙。 樓臺積翠層城上,笙鶴聯翩古洞前。 月滿梅花回昨夢,符成竹葉悟真詮。 御風步屧飛雲頂,疑是驂鸞攝九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四百峯巒:形容山峯衆多。
  • 參紫煙:參,參與、進入;紫煙,指山中雲霧。
  • 振衣:抖動衣服,比喻起身行動。
  • 千仞: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爲八尺,千仞形容山峯極高。
  • :沾溼,這裏指被雲霧溼潤。
  • 笙鶴:笙,一種樂器;鶴,仙鶴,常用來象徵仙境。
  • 聯翩:連續不斷。
  • 積翠:積累的翠綠色,指山上的植被。
  • 層城:層層疊疊的城牆,這裏指山峯重疊如城。
  • 古洞:古老的洞穴,常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 符成竹葉:符,符咒;竹葉,可能指竹葉上的符咒,或是一種象徵。
  • 悟真詮:悟,領悟;真詮,真理。
  • 御風:駕馭風。
  • 步屧:屧(xiè),古代的一種鞋,步屧指行走。
  • 飛雲頂:雲霧繚繞的山頂。
  • 驂鸞:驂(cān),古代指駕車的馬;鸞,傳說中的神鳥。
  • 攝九天:攝,控制;九天,指天空的最高處。

翻譯

四百座山峯高聳入雲,我抖動衣衫,登上那高聳入雲的山峯,彷彿與羣仙相遇。山上的樓臺被翠綠的植被覆蓋,古洞前笙聲與仙鶴的飛翔連綿不斷。月光照亮了梅花,讓我回憶起昨夜的夢境,竹葉上的符咒讓我領悟了真理。我駕馭風,穿着古代的鞋,行走在雲霧繚繞的山頂,彷彿駕馭着神鳥,控制着天空的最高處。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登上羅浮山的壯麗景象,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山峯的高聳、雲霧的繚繞、仙境的神祕以及詩人內心的感悟。詩中「四百峯巒參紫煙」和「振衣千仞裛羣仙」等句,以誇張的手法表現了山的高遠和仙境的神祕,而「月滿梅花回昨夢」和「符成竹葉悟真詮」則透露出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領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仙境的嚮往和對真理的追求。

張廷臣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忠。嘉靖間舉人,屢應會試不舉。遇事強敏精悍,能治家。有《張氏說詩》。 ► 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