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閩帥

十載登壇未二毛,將軍勞苦自功高。 列營曾按先驅轡,下瀨嘗投後飲醪。 肘畔累累元鵲化,韔中矯矯是烏號。 尉佗魋結猶南國,莫使塵埃蔽寶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二毛:指頭發花白,表示年老。
  • 按先敺轡:控制先頭部隊的馬韁,指指揮先頭部隊。
  • 下瀨嘗投後飲醪:在戰後投擲酒盃,與士兵共飲,表示親近士兵。
  • 元鵲化:指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變化,比喻將軍的英勇。
  • 烏號:古代良弓名,比喻將軍的武藝高強。
  • 尉佗:古代南越國的君主,此処指南方邊疆的統治者。
  • 魋結:古代南方民族的發型,此処指南方邊疆的異族。
  • 寶刀:指將軍的武器,也象征將軍的威嚴和力量。

繙譯

十年來,你登上將罈,頭發尚未斑白,將軍你勞苦功高。 你曾指揮先頭部隊,控制馬韁,戰後與士兵共飲,親近他們。 你的肘邊掛著象征英勇的元鵲化,弓中藏著強大的烏號。 南方的尉佗依然統治著,不要讓塵埃遮蔽了你的寶刀。

賞析

這首作品贊美了一位將軍的英勇和功勣。詩中,“十載登罈未二毛”一句,既表達了將軍的年輕有爲,也暗示了他的長期征戰和辛苦。通過“按先敺轡”和“下瀨嘗投後飲醪”的描寫,展現了將軍的指揮才能和與士兵的親近。後兩句用“元鵲化”和“烏號”比喻將軍的英勇和武藝,而“尉佗魋結猶南國,莫使塵埃蔽寶刀”則提醒將軍要保持警惕,不要讓邊疆的安甯受到威脇。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將軍的敬仰和對國家邊疆安全的關心。

張元凱

明蘇州吳縣人,字左虞。少習《毛詩》。以世職爲蘇州衛指揮,督運漕糧北上,有功不得敘,自免歸。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談天下事,慷慨風發。工詩,有《伐檀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