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思齊賢調浙東掾

浙水東邊幕府開,扶桑朝景拖高臺。 熊旗虎節層霄下,龍戶緹人絕島來。 碧海清時稀警報,金天爽氣盛文材。 君行長笑金鰲頂,須有聲名徹上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扶桑:古代神話中的神樹,傳說太陽從這裡陞起,這裡指日本。
  • 熊旗虎節:古代軍隊的旗幟和符節,象征軍權和威嚴。
  • 緹人:指穿著紅色衣服的人,這裡可能指使者或官員。
  • 金天:指鞦天,鞦天天空顯得特別高遠和清爽。
  • 金鼇頂:傳說中的神山,比喻高位或重要的地方。

繙譯

在浙水東邊的幕府大門敞開, 日本早晨的陽光照耀著高台。 軍旗和虎節從高空緩緩降下, 穿著紅衣的使者從遙遠的海島來。 在這碧海清平的時代,警報稀少, 鞦天的清爽氣息中,文才勃發。 你笑著踏上金鼇頂, 必將有聲名傳遍朝堂之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浙東幕府的盛況和壯麗的景象,通過“扶桑朝景”、“熊旗虎節”等意象展現了莊嚴和威武的氛圍。詩中“金天爽氣盛文材”一句,既表達了鞦天的清爽,也暗喻了文才的興盛。結尾的“君行長笑金鼇頂,須有聲名徹上台”則寄寓了對友人前程的美好祝願和對其未來成就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開濶,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張以寧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後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於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