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詞十二首

秋風試鳴鏑,忽見孤飛雁。 一矢鎩其羽,遙墮前山澗。 衆謂南來鳥,足有帛書綰。 策馬往視之,野火新燒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鳴鏑(míng dí):古代一種響箭,用於發號施令或作爲信號。
  • 鎩其羽(shā qí yǔ):射傷了它的羽毛。鎩,損傷;羽,鳥的翅膀。
  • 帛書綰(bó shū wǎn):用帛(一種絲織品)寫的書信系在鳥腳上。綰,系。
  • (zhàn):這裏指山間的小路或棧道。

翻譯

秋風中試射鳴鏑,忽然看見一隻孤雁飛過。一箭射去,傷了它的羽毛,孤雁墜落在前山的溪澗中。衆人說這是從南方飛來的鳥,它的腳上可能繫有帛書。於是策馬前去查看,卻發現那裏剛被野火燒過的小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秋日的景象,通過「鳴鏑」、「孤飛雁」、「鎩羽」等意象,傳達出邊疆的荒涼與孤寂。詩中「衆謂南來鳥,足有帛書綰」一句,暗示了人們對遠方消息的渴望。而結尾的「野火新燒棧」則增添了一種無常和危險的氛圍,使讀者能感受到邊塞生活的艱辛與不確定性。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邊疆生活的深刻體驗。

張元凱

明蘇州吳縣人,字左虞。少習《毛詩》。以世職爲蘇州衛指揮,督運漕糧北上,有功不得敘,自免歸。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談天下事,慷慨風發。工詩,有《伐檀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