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張祭酒虛遊軒雨後即事韻並憶揚州舊遊

牆角紅葵一丈開,鵓鳩聲斷雨聲來。 雨鳴竹屋詩新就,日度花磚夢恰回。 露蔓蝸行經午溼,風枝蟬語近秋哀。 虛遊軒裏涼如水,自玩春秋著玉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即依照所和詩中的韻作詩。
  • 張祭酒:指張以寧,明代詩人。
  • 虛遊軒:張以寧的書齋名。
  • 紅葵:紅色的葵花。
  • 鵓鳩:鳥名,即鵓鴣。
  • 花磚:指鋪有花紋的磚。
  • 蝸行:蝸牛爬行。
  • 春秋:指歷史,這裏可能指張以寧所著的歷史著作。

翻譯

牆角的紅葵花開得正豔,一丈高,鵓鴣的叫聲剛停,雨聲便隨之而來。 雨點敲打着竹屋,我新作的詩篇剛剛完成,陽光透過花磚,我夢中的景象恰好迴歸。 露水沾溼了藤蔓,蝸牛爬行至中午,風中的樹枝上,蟬鳴聲近似秋天的哀愁。 虛遊軒裏涼爽如水,我獨自品讀着《春秋》,手中把玩着玉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雨後的景象,以及詩人在虛遊軒中的寧靜生活。詩中,「牆角紅葵一丈開」展現了雨後紅葵的生機,「鵓鳩聲斷雨聲來」巧妙地以聲音變化暗示天氣的轉變。後兩句通過對雨、日、夢的描繪,傳達出詩人在雨後新晴時的愜意與創作靈感。最後兩句則表現了詩人在涼爽的虛遊軒中,獨自品讀歷史,享受着寧靜的時光,玉杯在手,更顯文人雅緻。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生活的細膩感受。

張以寧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後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於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