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湖

澗上幽人賦考槃,石泉今得放綸竿。 裘披半似桐江隱,璜在疑從渭水看。 向晚高臺含照遠,經秋飛瀑入池寒。 煙波豈必投荒餌,六犗連鰲亦不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澗上幽人:指隱居在山澗之上的隱士。
  • 賦考槃:賦,作詩;考槃,古代的一種樂器,這裏指隱士在山澗邊彈奏考槃。
  • 放綸竿:綸竿,釣魚竿;放綸竿,即垂釣。
  • 桐江隱:指東漢時期的隱士嚴光,他隱居在桐江(今浙江桐廬縣)。
  • 璜在疑從渭水看:璜,古代的一種玉器,這裏可能指隱士所持的玉器;渭水,黃河的支流,位於陝西省。
  • 向晚高臺含照遠:向晚,傍晚;高臺,指山上的高處;含照遠,指夕陽的餘暉照耀遠方。
  • 經秋飛瀑入池寒:經秋,經過秋天;飛瀑,瀑布;入池寒,指瀑布的水流入池中,感覺寒冷。
  • 投荒餌:投,投放;荒餌,指在荒野中釣魚的餌料。
  • 六犗連鰲:六犗,指六種大魚;連鰲,指釣到大魚。

翻譯

隱居在山澗之上的隱士,在石泉邊垂釣,彈奏着古老的樂器考槃。他披着半舊的衣裘,彷彿是桐江邊的隱士嚴光,手持的玉器讓人想起渭水邊的景象。傍晚時分,站在高臺上,夕陽的餘暉照耀着遠方,秋天的瀑布水流入池中,帶來一絲寒意。他並不需要在荒野中投放餌料,因爲釣到六種大魚連鰲也不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士在山澗邊的寧靜生活,通過「澗上幽人」、「石泉放綸竿」等意象,展現了隱士超脫塵世的生活態度。詩中「桐江隱」和「渭水看」的典故,增添了文化的厚重感,同時也表達了隱士對古代隱逸生活的嚮往。傍晚的高臺和秋天的飛瀑,構成了一幅寧靜而深遠的畫面,最後兩句則透露出隱士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與把握。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