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計部:古代官名,相當於現代的財政部長。
- 奏績:報告工作成績。
- 留都:指南京,明朝初年曾定都南京,後遷都北京,故南京被稱爲留都。
- 荀龍:指東漢時期的荀淑,其八子皆有才名,被譽爲「荀氏八龍」。
- 百粵:指廣東、廣西一帶,古代稱爲百粵之地。
- 趨庭:指在父親面前侍奉,這裏指方子及在其父身邊學習。
- 治粟:管理糧食,這裏指財政管理。
- 秦內史:秦朝的官職,掌管京畿地區的行政和財政。
- 餉軍:供給軍隊糧食和物資。
- 漢司農:漢朝的官職,掌管農業和財政。
- 樓船:古代的大型戰船。
- 竹箭:用竹子製作的箭,泛指軍需物資。
- 賦客:指詩人自己。
- 壇坫:古代祭祀用的土臺,這裏比喻詩壇。
- 東都:指洛陽,東漢時期的都城。
- 經術:指儒家經典和學問。
- 儒宗:儒家學派的領袖或重要人物。
翻譯
我認識你時,你年輕有爲,如同東漢的荀淑之子,才華橫溢。在百粵之地,這是我們第二次相遇。你像秦朝的內史一樣勤勉於財政管理,現在又如漢朝的司農,負責軍隊的供給。海上樓船,你不忘備戰,而江南的竹箭,供應不易。作爲詩人,我怎敢在詩壇上誇耀,東都的儒學經典,我更羨慕那些儒學大師。
賞析
這首詩是歐大任送別方子及的作品,表達了對友人才華和職責的讚賞。詩中通過歷史典故和官職比喻,展現了方子及在財政和軍事供給方面的才能和責任。同時,詩人自謙不敢在詩壇上誇耀,更表達了對儒家學問的敬仰。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既是對友人的讚美,也是對儒學傳統的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