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三懷上人歸金陵住持大報恩寺

叢林六代表江關,趺坐翻經爾自閒。 小品籤從明月下,長幹塔在亂雲間。 布金可待酬恩至,掛鉢應知乞法還。 持得摩尼一珠去,爲誰功德施名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叢林:指佛教寺院。
  • 六代:指歷史上六個朝代,這裏特指南京(金陵)歷史上的六個朝代。
  • 江關:江河的關隘,這裏指南京。
  • 趺坐:佛教中的一種坐姿,即盤腿坐。
  • 翻經:閱讀或翻譯佛經。
  • 小品:指佛經中的短篇。
  • :指書籍的標籤或標記。
  • 長幹塔:南京的一座古塔。
  • 布金:指施捨金錢。
  • 掛鉢:僧人乞食的象徵,這裏指僧人外出乞法。
  • 摩尼:佛教中的寶珠,象徵智慧和清淨。
  • 功德:佛教中指善行或修行帶來的好處。
  • 名山:指著名的佛教聖地。

翻譯

佛教寺院承載着金陵六代的歷史,你盤腿坐着,自在地閱讀佛經。 在明月的照耀下標記着佛經的短篇,長幹塔高聳在亂雲之間。 施捨金錢等待回報恩情,掛起鉢盂準備外出乞求佛法。 你帶着一顆摩尼寶珠離去,是爲了誰在名山上積累功德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三懷上人歸金陵住持大報恩寺的情景,通過佛教寺院的意象和僧人的修行生活,表達了詩人對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對僧人修行生活的嚮往。詩中「叢林六代」和「長幹塔」等詞,不僅描繪了金陵的歷史和地理特色,也體現了佛教文化在當地的深厚影響。最後兩句以摩尼寶珠和功德爲喻,寓意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僧人修行成果的讚賞和對佛教功德的崇敬。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