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日李明府招集顯靈道院同姚太守方計部黎祕書王太僕樑舍人沈比部分得恩字
集靈臺倚禁西垣,佳節天中客到門。
蘭共握來沾綺席,蒲從餐後貯清尊。
奏書已識真人氣,賜沐俱懷聖主恩。
時序祇堪嗟鬢髮,十年司馬在文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午日:端午節,即農曆五月初五。
- 李明府:明府是對縣令的尊稱,這裏指李姓的縣令。
- 顯靈道院:一個道觀的名字。
- 姚太守:太守是古代對地方行政長官的稱呼,這裏指姚姓的地方長官。
- 方計部:計部是古代對財政部門的稱呼,這裏指方姓的財政官員。
- 黎祕書:祕書是古代對掌管文書的官員的稱呼,這裏指黎姓的文書官員。
- 王太僕:太僕是古代對掌管車馬的官員的稱呼,這裏指王姓的車馬官員。
- 梁舍人:舍人是古代對官員的尊稱,這裏指梁姓的官員。
- 沈比部:比部是古代對司法官員的稱呼,這裏指沈姓的司法官員。
- 集靈臺:道觀中的一個建築,用於祭祀或集會。
- 禁西垣:禁指皇宮,西垣指皇宮的西牆,這裏可能指道觀靠近皇宮的西側。
- 天中:指端午節,因爲端午節是夏季的正中,故稱天中。
- 蘭共握:蘭指蘭花,這裏可能指用蘭花作爲裝飾或禮物。
- 綺席:華麗的席子,指宴會的場所。
- 蒲從餐後:蒲指蒲草,這裏可能指用蒲草製作的食品或飲品。
- 清尊:清酒,指美酒。
- 奏書:上奏的文書。
- 真人:道教中對得道高人的稱呼。
- 賜沐:皇帝賜予的沐浴,這裏指皇帝的恩賜。
- 聖主:對皇帝的尊稱。
- 時序:時間的順序,指時光流逝。
- 鬢髮:頭髮,特指兩鬢的頭髮。
- 司馬:古代官職名,這裏可能指作者自己。
- 文園:文學的園地,這裏可能指作者的工作或生活環境。
翻譯
在端午節這一天,李縣令邀請我們聚集在靠近皇宮西牆的顯靈道院。這是一個美好的節日,客人們紛紛來到門前。我們共同握着蘭花,裝飾着華麗的宴席,餐後用蒲草製作的飲品盛滿了美酒。我們上奏的文書已經體現了真人的風采,而皇帝的恩賜讓我們都感到無比榮幸。時光流逝,我們只能感嘆鬢髮的變化,十年來我這個司馬一直在文學的園地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端午節在顯靈道院的一次聚會,通過節日氣氛和與會者的身份,展現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皇帝恩賜的感激。詩中運用了蘭花、蒲草等自然元素,以及綺席、清尊等宴會用品,營造出一種高雅而莊重的氛圍。結尾處的「十年司馬在文園」則透露出作者對自己文學成就的自豪和對過去歲月的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