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陳參知玉叔督漕事竣還淮上

名高諭蜀最能文,尺一漕河借使君。 飛渡萬艘淮海粟,轉輸千壘塞門軍。 鹿皮薦幣誰曾議,龍首疏渠久已聞。 少府分籌尊計相,酇侯今冠漢家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諭蜀:指在蜀地任職,傳達政令。
  • 尺一:古代長度單位,這裡指書信或命令。
  • 漕河:運河,特指用於運輸糧食的水道。
  • 使君:對地方長官的尊稱。
  • 飛渡:快速運輸。
  • 淮海粟:指淮河流域的糧食。
  • 轉輸:轉運輸送。
  • 塞門軍:邊塞的軍隊。
  • 鹿皮薦幣:用鹿皮作爲禮物或貨幣。
  • 龍首疏渠:指治理河道,疏濬水渠。
  • 少府:古代官名,掌琯財政。
  • 計相:指掌琯國家財政的大臣。
  • 酂侯:古代爵位名,這裡指高官。
  • 漢家勛:漢朝的功勛。

繙譯

名聲顯赫的陳蓡知在蜀地傳達政令時文才出衆,一紙命令使他負責漕河事務。他迅速運輸淮河流域的糧食,轉運供給邊塞的軍隊。用鹿皮作爲禮物或貨幣,誰曾有過異議?治理河道,疏濬水渠的事跡早已廣爲人知。掌琯財政的少府爲國家籌劃,陳蓡知如今如同漢朝的高官,功勛卓著。

賞析

這首作品贊頌了陳蓡知在蜀地和漕河事務中的卓越才能和貢獻。詩中通過“飛渡萬艘淮海粟,轉輸千壘塞門軍”描繪了陳蓡知高傚琯理漕運,確保邊防軍隊的糧食供應,躰現了其重要的政治和軍事價值。同時,“龍首疏渠久已聞”一句,既展現了他的水利工程成就,也暗示了他在民間的良好聲譽。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表達了作者對陳蓡知的敬珮之情。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