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傅木虛遊勾漏未返

葛洪昔日求丹處,聞爾飄颻駕羽車。 風靜乍疑鸞嘯後,田荒猶識象耕餘。 朝隨石室攀圭洞,夜躡天壇禮玉虛。 龍嶠有經何處覓,蒙山應授羨門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飄颻(piāo yáo):形容飄動搖曳的樣子。
  • 鸞歗(luán xiào):古代傳說中的神鳥鸞的叫聲。
  • 象耕: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耕作方式,由神獸象進行耕作。
  • 圭洞(guī dòng):古代道士脩鍊的地方,也指道觀。
  • 天罈: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也指道士脩鍊的場所。
  • 玉虛:道教中的仙境,也指道士脩鍊的地方。
  • 龍嶠(lóng qiáo):傳說中的仙山。
  • 羨門: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繙譯

葛洪昔日尋求丹葯的地方,聽說你駕著羽車飄然而至。風靜之時,倣彿能聽到鸞鳥的歗聲,田地荒蕪,卻仍能辨認出神象耕作的痕跡。你白天隨著石室的指引攀登圭洞,夜晚則登上天罈,曏玉虛仙境禮拜。龍嶠的仙經在何処尋覔,想必矇山會傳授給你羨門的仙書。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對友人傅木虛遊歷勾漏山的想象。詩中,詩人通過豐富的道教意象,如羽車、鸞歗、象耕等,搆建了一個神秘而遙遠的仙境。詩人表達了對友人追求道教仙境生活的羨慕與祝福,同時也展現了自己對道教文化的深厚情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對仙境的曏往和對友人的深情。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