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鴻與解台州

三年出守赤城陰,歸去寧論舊賜金。 滄海秋風漁艇小,羅浮春雨酒杯深。 吳鉤還傍詞人色,荊玉誰明逐客心。 露冕天台曾一賦,夜來千尺白龍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縣北,爲天台山南門,土色皆赤,故名。
  • 羅浮:山名,在今廣東增城、博羅、河源等縣間,長達百餘公里,峯巒四百餘,風景秀麗,爲粵中名山。
  • 吳鉤:古代吳地所造的一種彎刀,後泛指鋒利的刀劍。
  • 荊玉:荊山之玉,即和氏璧,比喻美質賢才。
  • 露冕:指高官顯貴。
  • 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縣北,爲仙霞嶺脈之東支。

翻譯

你作爲郡守在赤城山下度過了三年,如今歸去,誰還會在意你曾得到的賞賜。 在滄海秋風中,你的漁艇顯得格外小巧,而在羅浮山的春雨中,你舉杯暢飲,酒意深沉。 你的吳鉤寶劍依然閃耀着詞人的風采,但誰又能明白你這被放逐者的心思呢? 你曾高官顯貴,在天台山下留下詩篇,而今夜,彷彿能聽到千尺白龍在吟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張鴻在臺州任職三年的生活情景,通過「赤城」、「滄海」、「羅浮」等自然意象,展現了他的生活環境和心境。詩中「吳鉤」與「荊玉」的對比,既表現了張鴻的英勇與才華,又暗含了他被誤解的無奈。結尾的「露冕天台」與「白龍吟」則寄寓了對張鴻未來前程的美好祝願和對其境遇的深切同情。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