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人孔昭見過

爾自何方至,丹青手自攜。 身遊三輔北,家在七閩西。 廓落心俱遠,逍遙物共齊。 朱門慵削牘,丹壑慣扶藜。 笠小披山霧,鞋穿踏雪泥。 隱囊雙管玉,大布一袍綈。 班氏書堪借,揚亭酒欲齎。 愁惟歌九詠,力肯破羣迷。 揖客將軍貴,工詩處士題。 不嫌盤苜蓿,頻約過禪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丹青:指繪畫。
  • 三輔:古代中國地區名,指京城及其周邊地區。
  • 七閩:古代中國地區名,指福建及其周邊地區。
  • 廓落:空曠遼闊。
  • 逍遙: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 朱門:指富貴人家。
  • 削牘:指書寫。
  • 丹壑:紅色的山谷。
  • 扶藜:拄着藜杖。
  • 隱囊:隱士用的靠墊。
  • 雙管玉:指用雙管筆書寫。
  • 大布:粗布。
  • 一袍綈:一件粗布袍子。
  • 班氏書:指班固的書籍。
  • 揚亭:地名,可能指揚州。
  • :攜帶。
  • 九詠:指九首詩。
  • 揖客:迎接客人。
  • 處士:未做官的士人。
  • 盤苜蓿:指簡單的飯菜。
  • 禪棲:指禪修的地方。

翻譯

你從哪裏來,帶着畫筆自攜。 遊歷在京城以北,家在福建以西。 心境開闊,與萬物和諧共存。 懶得在富貴人家書寫,常在紅谷中拄杖行走。 小笠帽披着山霧,破鞋踏過雪泥。 隱士的靠墊上,用雙管筆書寫,穿着粗布袍子。 可以借閱班固的書籍,帶着揚州的酒。 憂愁時只吟唱九首詩,力量足以打破衆人的迷惑。 迎接貴客的將軍,擅長寫詩的處士題字。 不嫌棄簡單的飯菜,頻繁相約去禪修之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遊歷四方、心境開闊的隱士形象。詩中通過對隱士生活細節的描寫,如「丹青手自攜」、「丹壑慣扶藜」等,展現了其超脫世俗、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態度。同時,詩中也透露出隱士對文化知識的追求和對簡單生活的滿足,體現了其高潔的品格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態度。整體上,詩歌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隱士生活的讚美和嚮往。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