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餘太史伯祥冊封衡府

鳳城西躍九花虯,況是親持玉節遊。 刻石琅琊勞使者,剪桐滄海賜諸侯。 綃來席上鮫爲室,霞起濤邊蜃作樓。 左席稱詩青社月,前驅負弩白門秋。 風塵擁彗騶曾出,水旱封書黯自愁。 禁近歸來趨入謁,不知何以獻宸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鳳城:指京城。
  • 九花虯:指裝飾華麗的馬車。
  • 玉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玉製符節,代表皇帝的權威。
  • 琅琊:地名,今山東臨沂一帶。
  • 剪桐:古代諸侯受封時,天子剪桐葉爲符信。
  • 滄海:指大海。
  • :薄紗。
  • :傳說中的海中生物,能織綃。
  • :傳說中的海中生物,能吐氣成樓臺形狀。
  • 左席:指在朝廷中的位置。
  • 青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處所。
  • 前驅:前導,引路。
  • 白門:南京的別稱。
  • 風塵:指旅途的勞累。
  • 擁彗:拿着掃帚,表示恭敬。
  • :古代騎士。
  • 封書:指封賞的文書。
  • 宸旒:指皇帝。

翻譯

在京城的西邊,華麗的馬車疾馳而去,何況是手持皇帝的玉節出遊。在琅琊刻石紀念使者的功績,通過剪桐葉的方式在大海之濱賜予諸侯封賞。在宴席上,薄紗般的鮫魚織成的房間,海邊的蜃氣幻化成樓臺。在朝廷中稱頌詩篇的月光下,秋天在南京的前導騎士負弩前行。旅途勞累,拿着掃帚的騎士曾經出發,水旱災害的封賞文書讓人自愁。回到宮中急忙入朝覲見,不知如何向皇帝獻上自己的忠誠。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使者出使衡府的盛況和歸來的心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鳳城」、「九花虯」、「玉節」等,展現了使者的尊貴和使命的重大。同時,通過「綃來席上鮫爲室,霞起濤邊蜃作樓」等句,描繪了使者所見的海上奇景,增添了詩的神祕色彩。最後,詩人的心情由出使的榮耀轉爲歸來的憂慮,表達了對國家大事的深切關懷和對個人命運的無奈感慨。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