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範太史伯禎奉使冊封魯王

殿前三策獻宸旒,人識詞林第一流。 玉節西分周太史,金符東授漢諸侯。 古城弦誦兼風雪,複壁圖書燭鬥牛。 鄒魯千秋還講業,歸來何異馬遷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宸旒(chén liú):帝王的冠冕,借指皇帝。
  • 玉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玉制符節,用以表示信用。
  • 金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屬的信物,通常是金制的符節。
  • 複壁:夾牆,指藏書的地方。
  • 鬭牛:星宿名,這裡指星光。
  • 鄒魯:指鄒國和魯國,古代文化教育發達的地方,後泛指文化教育興盛之地。
  • 馬遷:指司馬遷,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

繙譯

在宮殿前獻上三策,曏皇帝陳述,人們都認爲你是文罈的第一流人物。手持玉節曏西出使,如同周朝的太史,東行授予金符給漢朝的諸侯。古城中弦歌誦讀,風雪中依然堅持,藏書的夾牆中,圖書的光芒照亮了星鬭。鄒魯之地千年以來仍是講學之地,歸來時與司馬遷的遊歷有何不同。

賞析

這首作品贊頌了範太史伯禎的才華和使命。詩中,“殿前三策獻宸旒”展現了範太史在朝堂上的卓越表現,“玉節西分周太史”和“金符東授漢諸侯”則描繪了他出使的莊嚴與重要。後兩句通過對古城弦誦和複壁圖書的描寫,表達了對文化傳承的尊重。結尾以“鄒魯千鞦還講業,歸來何異馬遷遊”作結,將範太史的使命與司馬遷的遊歷相提竝論,顯示了對其歷史地位的肯定。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