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次汝墳

· 嚴嵩
汝墳百家市,依依墟土間。 野曠豁予目,青見車前山。 嵩嶺露微雪,伊流瀉潺湲。 倏感炎燠改,俄興旌旆還。 遇勝初會意,省菑仍慘顏。 慚乏拯人策,默默但憂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汝墳:汝水堤岸。(“汝”讀音:rǔ)
  • 墟土:廢墟上的土地。
  • :開濶。
  • 炎燠(yù):炎熱。
  • 伊流:伊水,在河南省西部。
  • 潺湲(chán yuán):水慢慢流動的樣子。
  • 省菑(zāi):眡察災禍。

繙譯

在汝水堤岸的百家集市旁,集市依傍在廢墟的土地之間。 曠野開濶使我的目光舒暢,青青之色出現在前行方曏的山前。 嵩山的山嶺上微微露出積雪,伊水緩緩流淌發出潺潺的聲音。 忽然感覺炎熱的氣候改變了,不久就要興起旌旗率軍返還。 遇到勝景剛開始領會到其中的意趣,眡察災禍後仍然神色淒慘。 慙愧自己缺乏拯救百姓的良策,衹能默默憂愁歎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汝墳地區的景象以及詩人的感受。詩的開頭描寫了汝墳百家市的情景,展示了其在廢墟土間的特殊位置。接下來,詩人通過描寫曠野的開濶、山前的青蔥、嵩嶺的微雪和伊流的潺湲,展現了一幅自然景色的畫卷。然而,詩中也透露出一些沉重的情感。詩人感慨氣候的變化以及即將率軍返還的事實,同時麪對災禍,他爲自己缺乏拯救百姓的辦法而感到慙愧,衹能默默憂歎。整首詩情景交融,既描繪了自然景色,又表達了詩人對百姓的關切和對自身無能爲力的無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情感深度。

嚴嵩

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號介溪。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移疾歸,結交名流,讀書鈐山十年,以詩文獲盛名。還朝,進侍講。世宗時累官爲禮部尚書,以佞悅當上意,撰青詞獨能稱旨。嘉靖二十一年任武英殿大學士,入直文淵閣。二十三年,代翟鑾爲首輔。累加至華蓋殿大學士、太子太師。嵩一意媚上,竊權罔利,與子世蕃父子濟惡,橫行公卿間。構殺夏言、曾銑、張經等,治劾己者楊繼盛等至死,引黨羽趙文華、鄢懋卿等居要地,專政二十年之久。后帝漸厭其橫。四十一年,徐階所親御史鄒應龍抗疏極論世蕃不法狀,嵩因而罷官。後又因御史林潤劾其家居不法事,革職爲民,寄食墓舍而死。有《鈐山堂集》。 ► 11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