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溪雜詠

老衲時耕稼,爲居近給園。 茅茨十畝地,煙火數家村。 野飯炊晨熟,溪舂入夜喧。 尋常牧牛去,應不犯苗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老衲(nà):年老的和尚,這裏是詩人的自稱。
  • 給(jǐ)園:指祇樹給孤獨園,是佛陀說法的重要場所之一,後借指佛寺。

翻譯

我這個年老的和尚時常耕種莊稼,居住的地方靠近寺院。有十畝大小的茅屋田地,幾處村落升起嫋嫋煙火。早晨做好了粗茶淡飯,夜晚溪邊的水碓(duì)聲喧鬧不停。平常去放牛的時候,應該不會讓牛侵犯到禾苗的根部。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寧靜而樸實的生活場景。詩中,詩人以老衲自稱,展現出一種超脫塵世的心境。他居住的地方既有田地可供耕稼,又鄰近佛寺,給人一種清幽之感。詩中描寫的茅茨、煙火、野飯、溪舂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景象,充滿了田園氣息。最後一句提到放牛不犯苗根,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尊重和對生活的細心態度。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清新,表達了詩人對這種田園生活的滿足和對自然的熱愛。

釋通岸

通岸(一五六六—一六四七),字覺道,一字智海。憨山大師書記。後居訶林。工詩,曾與陳子壯、陳子升、黎遂球、區懷瑞、區懷年、黎邦瑊、黃聖年、徐棻、歐必元、歐主遇、黃季恆結南園詩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棲雲庵集》。事見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九八。 ► 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