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陽病足遣懷呈江景吳二首

· 蘇葵
慍來拊髀失全膚,何物爲妖不可袪。 任強加餐如鶴瘦,未當衰老倩人扶。 日長筠管螟蛉化,春靜雕樑燕子呼。 無限世間能疾走,相看那得不胡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慍(yùn):惱怒,生氣。
  • 拊髀(fǔ bì):以手拍股,表示悲憤。
  • 袪(qū):除去,驅散。
  • 筠管(yún guǎn):竹管。
  • 螟蛉(míng líng):一種綠色小蟲。古人誤認爲蜾蠃養螟蛉爲子,因此螟蛉常被用來比喻義子。

翻譯

心裏惱怒,拍着大腿,彷彿失去了全部肌膚的知覺,不知是什麼妖邪之物難以驅除。 即便勉強加餐,身體還是像鶴一樣消瘦,還沒到真正衰老的地步,卻也需要人攙扶。 白晝漸長,竹管中的螟蛉正在蛻變,春天靜謐,雕樑上的燕子在呼喚。 世間有無數能夠快步奔走的人,相互看着,怎能不覺得可笑呢。

賞析

這首詩以病足爲背景,抒發了詩人內心的複雜情感。首聯通過「慍來拊髀」表現了詩人的惱怒和無奈,以及對病因的疑惑。頷聯描述了自己身體的消瘦和虛弱,儘管努力加餐,卻依然狀況不佳。頸聯以自然景象爲背景,螟蛉化和燕子呼,展現出春天的生機,與詩人的病體形成對比。尾聯則以世間能疾走的人與自己的病足相對比,流露出一種自嘲和無奈的情緒。整首詩情感真摯,通過對自身狀況的描寫和對周圍環境的觀察,表達了詩人在病痛中的感慨。

蘇葵

明廣東順德人,字伯誠。成化二十三年進士。弘治中以翰林編修升江西提學僉事。性耿介,不諂附權貴。爲太監董讓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諸生百人擁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書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劍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