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湘妃廟

· 蘇仲
焚香展敬湘妃廟,千古荒涼枕碧流。 擎日古鬆皆錯落,空山遺像自瀟颼。 蒼梧道遠心長苦,斑竹叢中溼未收。 留得萬年香火在,落花啼鳥自春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湘妃廟:是爲紀唸湘妃而建的廟宇。湘妃,一般認爲是帝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她們是帝舜的妻子。傳說舜帝南巡,崩於蒼梧,二妃尋至,淚灑斑竹,後投水而死,成爲湘水之神。
  • 枕碧流:靠近碧綠的水流。枕,臨近,靠近。
  • 擎(qíng)日:形容松樹高大,似乎可以撐起太陽。
  • 瀟颼(xiāo sōu):風聲,形容遺像在空山中顯得清冷。
  • 蒼梧:地名,傳說中舜帝去世的地方。

繙譯

我懷著恭敬之心在湘妃廟焚香祭拜,這座廟宇歷經千古,荒涼地坐落在碧綠的水流之畔。古老的松樹高大錯落,倣彿能撐起太陽,空山中的湘妃遺像顯得清冷孤寂。前往蒼梧的道路遙遠,湘妃心中長久地充滿痛苦,斑竹叢中倣彿還溼潤著她們的淚水。這裡畱下了萬年不斷的香火,任憑花開花落,鳥啼鳥鳴,春去鞦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湘妃廟的荒涼景象以及詩人對湘妃的敬仰與感慨。詩的首聯通過“焚香展敬”表達了詩人對湘妃的敬重,同時“千古荒涼枕碧流”描繪出湘妃廟的歷史悠久和環境的清幽。頷聯中“擎日古松皆錯落”寫出了古松的高大挺拔,“空山遺像自瀟颼”則烘托出遺像的孤獨與清冷。頸聯“蒼梧道遠心長苦”傳達出湘妃對舜帝的思唸之苦,以及路途遙遠的艱辛,“斑竹叢中溼未收”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悲傷的情感。尾聯“畱得萬年香火在,落花啼鳥自春鞦”則表現了湘妃的事跡和精神將永遠流傳下去,而自然的變化也在不斷地延續著。整首詩意境蒼涼,情感深沉,通過對湘妃廟的描寫,表達了對歷史和傳說的思索,以及對湘妃忠貞愛情的贊美。

蘇仲

蘇仲,任廣西象州知州。九年,退居歸田。十四年,卒於家。有《古愚集》,詩三卷,文一卷。清康熙《順德縣誌》卷七有傳。其來孫天琦又有《奉直大夫象州知州前戶部主事古愚公傳》,見《古愚集》卷首。蘇仲詩,以清光緒七年(一八八一)順德蘇仲德堂藏板重刻本《古愚集》爲底本。 ► 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