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內閣芍藥和徐閣老先生韻四首

· 蘇葵
地切彤雲剩曉陰,一庭紅葉染深深。 看花隔雨多真趣,愛物留春共此心。 金鼎收功端可頌,赤城當面不須尋。 書生未有如椽筆,也傍羣仙附短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彤雲(tóng yún):紅色的雲霞。 剩曉陰:殘餘的清晨的陰涼之氣。 真趣:真正的意趣。 金鼎:本指道士煉丹之鼎爐,此處或有大功告成之意。 收功:取得成功。 赤城:山名,此處可能指美好仙境。 如椽筆(chuán):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筆。比喻記錄大事的手筆,也比喻筆力雄健的文詞。 :靠近,依附。

翻譯

大地貼近紅色的雲霞,清晨還殘餘着一些陰涼,滿庭院的紅葉被染得顏色深深。隔着細雨觀賞花朵,有許多真切的意趣,喜愛萬物並將春天留住,大家都有這樣的心意。煉丹的鼎爐成功收功,實在值得稱頌,美好的仙境就在眼前,不必去尋覓。我這個書生沒有像椽子般粗大的筆,也只能靠近諸位仙人附和着寫幾首短詩。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庭院中紅葉在彤雲曉陰下的美景,以及表達對雨中賞花和留春的感受,展現了一種對美好事物的欣賞和珍惜之情。詩中提到金鼎收功,可能暗示着某種成功或成就,而赤城當面不須尋則傳達出對眼前美好境界的滿足。最後,詩人自嘲自己沒有如椽筆,但仍願意依附羣仙寫一些短詩,表現了他對詩歌創作的熱愛和謙遜的態度。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流暢,情感細膩,將自然景色與內心感受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蘇葵

明廣東順德人,字伯誠。成化二十三年進士。弘治中以翰林編修升江西提學僉事。性耿介,不諂附權貴。爲太監董讓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諸生百人擁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書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劍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