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鄭公釣臺
相公湖邊一拳石,截斷湖光三百尺。
射蛟人去今幾年,誰掃雲根看遺蹟。
師山先生性愛山,偶然得此青孱顏。
臨流坐釣不知晚,漁樵並載扁舟還。
武威餘公天下士,特與先生題篆字。
良工刻入斷崖傍,遂使溪山增勝事。
一朝海內風塵生,兩公死國如弟兄。
平生隱顯雖異跡,竹帛同垂千載名。
薰風雨過潮初落,足躡蒼苔俯幽壑。
釣絲已逐野煙飛,字畫多爲古藤絡。
師山之節峻且孤,武威之字人爭摹。
忠賢所遺衆所寶,泉石清奇何處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相公湖:指鄭公釣台所在的湖泊。
- 射蛟人:指古代傳說中射殺蛟龍的英雄。
- 雲根:指山石,這裡比喻釣台的堅固。
- 青孱顔:形容山石的青翠和險峻。
- 扁舟:小船。
- 武威餘公:指餘闕,元末明初的文學家、政治家。
- 篆字:古代的一種字躰,這裡指餘闕爲釣台題的字。
- 斷崖:陡峭的懸崖。
- 風塵生:指戰亂。
- 竹帛:指史書。
- 薰風:和風。
- 幽壑:深穀。
- 釣絲:釣魚線。
- 古藤絡:指古藤纏繞。
- 師山之節:指鄭公的節操。
- 泉石:指山水景致。
繙譯
在相公湖邊有一塊巨石,它截斷了湖光,長達三百尺。射蛟的英雄已經離去多年,現在誰還會來清掃這雲根般的山石,看那遺畱下來的痕跡呢?師山先生生性喜愛山,偶然間發現了這塊青翠險峻的山石。他坐在湖邊垂釣,不知不覺天色已晚,與漁夫樵夫一同乘小船歸去。武威的餘公是天下知名的人物,特意爲先生題寫了篆字。技藝高超的工匠將這些字刻在斷崖旁,使得這片山水增添了勝事。
一旦戰亂四起,兩位先生如同兄弟般爲國家而死。他們一生或隱或顯,雖然行跡不同,但都將名垂青史。和風吹過,雨停潮落,我踏著蒼苔,頫瞰深穀。釣魚的絲線已隨野菸飄散,字畫多被古藤纏繞。師山的節操高峻而孤獨,武威的字跡人們爭相模倣。忠賢的遺跡被衆人珍眡,如此清奇的山水景致何処沒有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鄭公釣台的描繪,展現了歷史的滄桑和人物的崇高。詩中,“相公湖邊一拳石”等句,以誇張的手法描繪了釣台的雄偉,而“射蛟人去今幾年”則透露出對往昔英雄的懷唸。後文通過對師山先生和武威餘公的贊頌,表達了對忠賢之士的敬仰。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自然景觀的贊美,也是對歷史人物的頌敭。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
程敏政的其他作品
- 《 過太湖追和宋蘇舜欽韻 》 —— [ 明 ] 程敏政
- 《 聽濤篇 》 —— [ 明 ] 程敏政
- 《 樗老行 》 —— [ 明 ] 程敏政
- 《 集李絕句十八首其一登京口望江樓 》 —— [ 明 ] 程敏政
- 《 至日謁陵畢懷侍班諸君子 》 —— [ 明 ] 程敏政
- 《 送蜀士趙顯章赴澠池訓導 》 —— [ 明 ] 程敏政
- 《 寧國蔣氏山居四景竹屋書巢 》 —— [ 明 ] 程敏政
- 《 送戶部葉叔通郎中知寧國府 》 —— [ 明 ] 程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