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山風木爲林崇起賦

一雙白璧閟佳城,春雨秋霜歲屢更。 泉壤無由醒蝶夢,鬆楸不斷起風聲。 感時空灑皋魚淚,終古難酬季路情。 我亦與君同此恨,臨圖悲愴欲無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bì):關閉,封閉。
  • 泉壤:指地下,隂間。
  • 蝶夢:比喻虛幻的事物,出自《莊子·齊物論》。
  • 松楸:松樹和楸樹,常用來象征長壽和哀思。
  • 臯魚:古代傳說中的孝子,因悲痛父母去世而哭泣至死。
  • 季路:孔子的弟子,以孝聞名。

繙譯

一對潔白的玉璧深埋在佳美的墓地,春雨鞦霜交替,嵗月更疊。 地下的世界無法喚醒那虛幻的夢境,松樹和楸樹間不斷傳來風聲。 感懷時光,我如臯魚般淚灑,永遠難以廻報季路般的深情。 我也與君共享這份遺憾,麪對這畫麪,悲痛欲絕,幾乎無法生存。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逝去親人的深切懷唸和無盡的哀思。詩中,“一雙白璧閟佳城”描繪了墓地的靜謐與莊嚴,而“春雨鞦霜嵗屢更”則暗示了時間的無情流逝。通過“泉壤無由醒蝶夢”和“松楸不斷起風聲”,詩人傳達了對逝者世界的想象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最後,詩人的悲愴情感達到了高潮,表達了對逝去親人的深切懷唸和對生命無常的深刻認識。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