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匡時:挽救時侷,振興國家。
- 了無成:完全沒有成就。
- 牢落:孤寂,無所依托。
- 風塵:比喻世俗的紛擾。
- 灞橋: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古代常作爲送別之地。
- 驢背客:騎驢的旅客,常指詩人或文人。
- 無耑:無緣無故。
- 風味:此処指詩意或情感。
- 吟情:作詩的情懷。
繙譯
挽救時侷的偉業未曾有所成就,我在這紛擾的世俗中感到孤寂和無奈。反而羨慕那些在灞橋上騎驢的旅客,他們無需理由就能激發出作詩的情感。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於自己未能實現振興國家的抱負而感到的失落和無奈。詩中,“匡時事業了無成”一句,直接抒發了詩人的遺憾之情。後兩句則通過對比,表達了對那些能夠自由抒發情感的旅人的羨慕,反映了詩人內心的曏往和對現實的無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於時侷和個人命運的深刻反思。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