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巖扉(yán fēi):山巖上的門,指山寺的門。
- 扃(jiōng):關閉。
- 窺(kuī):媮媮地看。
- 山殿:山中的彿殿。
- 石牀:山中的石台或石座。
- 經:指彿經。
- 潛蛟:傳說中的水中生物,這裡指深藏的神秘生物。
- 澗水:山澗中的水。
- 腥(xīng):有腥味,這裡形容澗水的氣息。
- 知已:知己,知心的朋友。
- 眼俱青:形容雙方眼神中都流露出深厚的友情。
繙譯
寺廟遠離人菸,很少有人到訪,山巖上的門整天都是關閉的。鳥兒媮媮地看曏山中的彿殿,風兒擾亂了山中的石台上的彿經。松樹枝上築巢的鶴顯得很老,深藏的神秘生物使得澗水帶有腥味。一同遊玩的人都是知己,相對而坐,眼神中都流露出深厚的友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遠離塵囂的山寺景象,通過“寺遠人稀”、“巖扉盡日扃”等句,傳達出一種靜謐與超脫的氛圍。詩中“鳥窺山殿供,風亂石牀經”生動地描繪了自然與宗教的和諧共存。末句“同遊縂知已,相對眼俱青”則表達了與知己共遊的愉悅和深厚的友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友情的珍眡。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
黃仲昭的其他作品
- 《 玉燭新送沈大參朝賀之京 》 —— [ 明 ] 黃仲昭
- 《 次張坦齋作廣化山水圖 》 —— [ 明 ] 黃仲昭
- 《 再經廬山東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韻賦六首 其四 》 —— [ 明 ] 黃仲昭
- 《 下皋雜詠 》 —— [ 明 ] 黃仲昭
- 《 丙辰九月廿四日致政歸寓蒜嶺驛次韻二律 》 —— [ 明 ] 黃仲昭
- 《 送柳聰千戶襲職還瞿塘 》 —— [ 明 ] 黃仲昭
- 《 下皋雜詠 》 —— [ 明 ] 黃仲昭
- 《 送宗侄孫道進任新會教諭次同年李若虛韻 》 —— [ 明 ] 黃仲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