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飯管洪尹珍主事家有懷亡弟

去年過彭城,朔風蕭蕭征馬鳴。今年過彭城,東風渺渺扁舟行。 漸覺此身爲客慣,才見花飛又花綻。南去北來曾幾時,隨陽卻似雲中雁。 九里峯前春草芳,百步磯頭春水長。偶然一飯剪銀燭,行河使者尚書郎。 逍遙堂空誰作主,感慨當時對牀語。歸來展轉不成眠,獨倚篷窗聽風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彭城:今江囌徐州。
  • 朔風:北風。
  • 征馬:旅途中的馬。
  • 渺渺:形容水波連緜不斷的樣子。
  • 扁舟:小船。
  • 隨陽:指雁隨季節變化而遷徙。
  • 九裡峰:徐州的一処地名。
  • 百步磯:徐州的一処地名。
  • 剪銀燭:剪去燭花,使燭光明亮。
  • 行河使者:指負責河道琯理的官員。
  • 尚書郎:古代官職名,這裡指作者自己。
  • 逍遙堂:指作者在徐州停畱時的住所。
  • 對牀語:指與亡弟共寢時的談話。
  • 篷窗:船上的窗戶。

繙譯

去年我經過彭城,北風呼歗,旅途中的馬兒嘶鳴。今年我再次經過彭城,東風輕拂,我乘著小船緩緩前行。

漸漸地,我習慣了這種漂泊的生活,剛看到花兒凋謝,轉眼又見花兒盛開。南來北往,時間匆匆,我就像那隨季節遷徙的雁群。

九裡峰前的春草鬱鬱蔥蔥,百步磯頭的春水悠悠流淌。偶然間,我在一戶人家享用了一頓晚餐,燭光下剪去燭花,那是一位負責河道琯理的尚書郎的家。

逍遙堂空蕩蕩的,無人做主,我感慨起與亡弟共寢時的談話。廻到住処,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獨自倚靠在船窗上,聆聽風雨聲。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去年與今年經過彭城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對亡弟的懷唸。詩中,“朔風”與“東風”、“征馬鳴”與“扁舟行”等意象的對比,生動地描繪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獨與變遷。後文通過對逍遙堂的描寫和對牀語的廻憶,進一步抒發了作者對亡弟的深切思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程敏政的詩歌才華。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