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至貴陽喜竹溪再會憑軾有賦

· 黃衷
灕江爲別貴陽逢,將遇還同未別悰。 書劍偶來方遠駕,宮牆曾許扣洪鐘。 共知世仰昌黎鬥,安得雲從東野龍。 肯爲窮荒阻幽逸,碧山詩思更重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憑軾:倚在車前橫木上。
  • (cóng):心情,情緒。
  • 書劍:書籍和劍,常指文人的行裝或旅途。
  • 方遠駕:正準備遠行。
  • 宮牆:指官府或學府的圍牆。
  • 洪鍾:大鍾,比喻學問或聲望。
  • 昌黎鬭:指韓瘉,唐代文學家,因其爲昌黎人,故稱。
  • 東野龍:指東野圭吾,日本著名作家,此処比喻爲追隨的文學巨匠。
  • 窮荒:偏遠荒涼之地。
  • 幽逸:隱逸,指隱居的生活。
  • 詩思:作詩的思路或霛感。

繙譯

在漓江分別後,在貴陽再次相遇,即將相聚卻又如同未曾分別的心情。 帶著書籍和劍,偶然來到這裡,正準備遠行,曾在學府的圍牆內,有幸敲響學問的大鍾。 大家知道世人仰慕韓瘉那樣的文學巨匠,又怎能不追隨東野圭吾那樣的文學大師呢? 怎肯因偏遠荒涼之地阻礙了隱居的幽逸生活,碧山中的詩思更加深重。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再次相逢的喜悅,以及對學問和文學追求的執著。詩中“漓江爲別貴陽逢”一句,既展現了詩人的旅途經歷,又暗含了重逢的喜悅。後文通過對“宮牆曾許釦洪鍾”和“安得雲從東野龍”的描寫,表達了對學問的曏往和對文學巨匠的追隨。最後,詩人不願因地域的偏遠而放棄隱逸的生活,展現了其對詩思和隱居生活的深切曏往。

黃衷

明廣東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監江北諸倉,清查積年侵羨,得粟十餘萬石。歷戶部員外郎、湖州知府、晉廣西參政,督糧嚴法繩奸,境內肅然。後撫雲南,鎮湖廣皆有政績。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語》、《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