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雜詩
羲和運天晷,候蟲和歲陰。
昔爲莎雞羽,今爲蟋蟀吟。
感彼蕭條節,動此棲遲心。
旅人在異鄉,相思夢同衾。
登臨一以眺,但見丘與岑。
清泠含廣澤,悲商印遙林。
結軫還歸來,當軒撫鳴琴。
幽蘭久不奏,誰哉知此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羲和:古代神話中駕馭日車的神。
- 天晷:太陽的影子,這裏指太陽。
- 候蟲:隨季節而生或發鳴聲的昆蟲,如秋天的蟋蟀。
- 莎雞:即紡織娘,一種昆蟲。
- 蟋蟀吟:蟋蟀的鳴叫。
- 蕭條節:指秋天,萬物凋零的季節。
- 棲遲:遊息,停留。
- 旅人:旅行在外的人。
- 同衾:同蓋一被,指親密無間。
- 登臨:登山臨水,泛指遊覽山水。
- 丘與岑:小山和山峯。
- 清泠:清澈涼爽。
- 廣澤:廣闊的水面。
- 悲商:悲傷的商調音樂。
- 遙林:遠處的樹林。
- 結軫:心情沉重。
- 當軒:對着窗戶。
- 鳴琴:彈琴。
- 幽蘭:一種香草,也指高雅的音樂。
翻譯
羲和駕馭着太陽運行,候蟲隨着歲月的陰晴而變化。 曾經是莎雞的羽翼,如今卻是蟋蟀的吟唱。 感慨這淒涼的季節,觸動了這遊息的心思。 旅人在異鄉,相思的夢裏同蓋一被。 登高遠眺,只見小山和山峯。 清澈涼爽的水面映着廣闊的澤國,悲傷的商調音樂在遠處的樹林中迴響。 心情沉重地歸來,對着窗戶彈琴。 幽蘭般高雅的音樂久未演奏,誰又能知曉這其中的音韻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日的景象,通過候蟲的變化和旅人的相思,表達了時光流轉與人生孤獨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如羲和、候蟲、莎雞、蟋蟀等,構建了一幅秋日的畫卷。後半部分通過登高望遠和彈琴抒懷,進一步抒發了內心的孤寂與對知音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細膩,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