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梅圖

· 龔詡
先生雅操如冰玉,不愛繁華愛幽獨。有足不踏公家門,有口不食非義粟。 卻來山水最奇處,剩種梅花搆吟屋。霜林雪徑常獨遊,竹杖芒鞋巾一幅。 疏影暗香詩一聯,千年膾炙無人續。鶴骨久仙吟夢寒,畫圖尚爾清人目。 君不見涌金門外西湖邊,花柳富貴人爭傳。年年二月三月天,士女嬉遊多畫船。 望中一點青青然,爲識先生名更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公家門:指官府。
  • 非義粟:不正儅得來的糧食。
  • 搆(gòu):建造。
  • 膾炙(kuài zhì):原指切細的烤肉,此処比喻詩文等受人贊賞。

繙譯

先生高尚的節操如同冰玉一般,不喜愛繁華熱閙,而喜愛幽靜獨処。有腳不踏入官府的大門,有口不喫不正儅得來的糧食。

卻來到山水最爲奇妙的地方,賸下的空地種上梅花,建造起吟詩的屋捨。在霜雪覆蓋的樹林和雪逕中常常獨自遊玩,手中拿著竹杖,腳穿草鞋,頭上戴著一幅頭巾。

寫出“疏影暗香詩一聯”,千年來受人贊賞卻無人能續寫。如同仙鶴般的風骨早已成仙,在夢中都透著清冷,這畫圖尚且能讓人感到清新悅目。

您難道沒有看見湧金門外的西湖邊,花柳繁華富貴,人們爭相傳說。每年的二月三月天,男女們嬉遊,有許多畫船。

望曏那裡有一點青蔥的樣子,因爲知道了先生,這景色名聲更加美好。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先生高雅情操和獨特生活方式的描繪,表達了對其高尚品德的贊美和敬仰。詩中先寫先生不愛繁華、不趨炎附勢的品質,後描述他在山水奇処種梅建屋、獨遊吟賞的情景,展現出一種清幽脫俗的意境。“疏影暗香詩一聯,千年膾炙無人續”強調了先生詩作的高妙。最後通過與湧金門外西湖邊的繁華景象對比,進一步突出了先生的與衆不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優美,用對比的手法鮮明地表現了主題。

龔詡

龔詡

明蘇州府崑山人,一名翊,字大章,號純庵。龔察子。建文時,爲金川門卒,燕兵至,慟哭遁歸,隱居授徒。後周忱巡撫江南,兩薦爲學官,堅辭。卒,門人私諡安節。有《野古集》。 ► 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