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酸辛:辛酸,痛苦悲傷。
- 嗔(chēn):發怒,生氣。
- 篙(gāo):撐船的竹竿或木杆。
- 橫陳:本指橫臥,此處形容身體疲憊地伸展着。
- 鬥:這裏指對抗、爭鬥。
- 賈(gǔ)貨:買賣貨物。
- 行冬:在冬季進行(某種活動)。
- 行春:古代地方官在春季巡視民情,此處可理解爲不停地忙碌奔波如同巡視民情一樣辛苦勞累。
- 博望:指張騫(qiān),因出使西域有功,被封爲博望侯。
- 槎(chá):木筏。
- 審:知道,明白。
翻譯
纔到一處險灘便又感到痛苦辛酸,船身傾側又哪裏敢動怒生氣呢。 手握着竹篙忍不住發出悲苦的哭聲,身上流淌着如珠的汗水,疲憊地伸展着身體。 精神上與礁石和急流對抗,就像買賣貨物的人冬天和春天都不停奔波一樣辛苦。 當年張騫前往天河,撐起木筏的不知道是什麼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行船上灘的艱難情景以及詩人內心的感受。詩的首聯通過「纔到」「又酸辛」「不敢動嗔」,表現出上灘的艱難和行船人的無奈。頷聯中「手捉竹篙供野哭」形象地寫出了行船人的痛苦,「身流珠汗苦橫陳」則進一步強調了他們的疲憊。頸聯將行船人的精神與鬥石鬥水的艱難以及賈貨的奔波勞累相類比,突出了行船生活的艱辛。尾聯以張騫出使西域的典故作結,引發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同時也暗示了行船人在艱難環境中的堅持和探索。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深沉,生動地展現了行船人的苦難與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