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黎母:山名,在今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境內,因黎族人聚居而得名。
- 璈(áo):古代的一種樂器。
- 鶴馭:原指仙人乘鶴昇天,這裏比喻德高望重者的離世或遠去。
- 五福: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康寧」,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終」。
- 錦堂:華麗的堂屋。
- 千尋:形容極高或極長。尋,古代的長度單位,一尋爲八尺。
- 玉樹:這裏可能是指珍貴美好的樹木,也可能象徵着美好的人才或事物。
- 雲濤:滾滾如波濤的雲彩。
- 鳳文:鳳凰的花紋,這裏比喻傑出的文采。
- 天闕:指皇宮,也借指朝廷。
- 龍虎:比喻傑出的人才。
- 坭(ní):同「泥」。
- 蓬山:即蓬萊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 鰲(áo):傳說中海里的大龜或大鱉。
翻譯
天空中響起盛大的笙樂,奏起金璈之音,殷切盼望那如在瑤池仙境般、德高望重之人的高遠行徑。在五福齊聚的華麗堂屋裏度過歲月,那極高的珍貴樹木似乎在滾滾雲濤中奏響樂曲。傑出的文采在朝廷中探尋着傑出人才,馬蹄在春天的泥土上留下印記,旁邊伴着杏花和桃花。培養高遠志向自然能達到高壽,那蓬萊仙山真的有六頭大鰲。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寄贈給黎母並送傳人的一首作品,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優美的語言,表達了對黎母的祝福以及對傳人的期望。詩的首句通過描寫天空中盛大的笙樂,烘托出一種莊嚴、神聖的氛圍。接着,用「重望瑤池鶴馭高」表達了對德高望重者的敬仰和期待。「五福錦堂留歲月,千尋玉樹奏雲濤」描繪了美好的生活場景和非凡的氣象,寓意着幸福和吉祥。「鳳文天闕探龍虎,馬足春坭帶杏桃」則展現了在朝廷中尋找傑出人才的情景,以及春天的生機勃勃。最後,「養志自然超上壽,蓬山真有六頭鰲」表達了只要有高遠的志向就能長壽,同時也暗示了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華麗,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想象力。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
釋今無的其他作品
- 《 遊玲瓏巖始興班明府贈予腳力 》 —— [ 明 ] 釋今無
- 《 旅舟遇人之京 》 —— [ 明 ] 釋今無
- 《 往來胥口不得登岸柬王明府默庵 》 —— [ 明 ] 釋今無
- 《 送瓊州司李姚繸庵晉江寧郡丞 》 —— [ 明 ] 釋今無
- 《 從羅浮下山與張給諫相訂度中秋於尹瀾柱園亭張公以行止不果予獨泛舟泊南海神祠上浴日亭同四藏自顯自堅鐵關諸 》 —— [ 明 ] 釋今無
- 《 壽楊天衢 》 —— [ 明 ] 釋今無
- 《 題伍鐵山牡丹轉贈李言兌 》 —— [ 明 ] 釋今無
- 《 穀日高澹庵同王姚陳三明府集海幢限韻 》 —— [ 明 ] 釋今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