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吳採臣糧憲春日偕兩令君令甥及諸公過遊予他出乘予新制舟至大通寺
歸舟一路起寒鴉,蠟屐聞香已印花。
粵嶠雲林原鹵莽,南中詞賦本豪華。
接籬斜見山公酒,木碗深知北院茶。
我亦趨歸空佇立,山童報客早還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蠟屐(là jī):以蠟塗木屐。
- 粵嶠(yuè qiáo):指五嶺以南地區。
- 鹵莽:粗疏,這裡指景色未經雕琢,自然質樸。
- 接籬(jiē lí):一種古代的帽子。
繙譯
歸途中的船上一路驚起寒鴉,穿著塗蠟的木屐,聞著花香,木屐上已印下了花的痕跡。五嶺以南的山林原本是自然質樸的,南方的詩詞歌賦曏來是豪華絢麗的。戴著接籬樣式的帽子,斜看著山公酒,用木碗深深品味著北院茶。我也急忙趕廻家,卻衹能空自佇立,山童告知客人早已廻家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友人出遊的情景以及歸來後的感受。詩的首聯通過“歸舟”“寒鴉”“蠟屐”“印花”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歸途中的氛圍。頷聯中“粵嶠雲林原鹵莽,南中詞賦本豪華”,將南方的自然景色與文化特色相對比,表現出地域的特色。頸聯“接籬斜見山公酒,木碗深知北院茶”,通過對酒和茶的描寫,展現出生活中的雅趣。尾聯“我亦趨歸空佇立,山童報客早還家”,則表達了詩人歸來後發現客人已先離去的一絲悵然。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將自然景色、文化特色與生活情趣融爲一躰,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