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臣糧憲與社中諸公赴出泉樑吟草堂雅集之招予偶從雷峯便道亦與其盛奉和二律
花黃月白暮煙霏,甓社珠浮白玉扉。
亂後相逢人獨好,歌中歡絕事還稀。
誰探鈴匣金盈手,莫採芙蓉香滿幃。
爲倩長房施妙術,壺間遲放一烏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甓(pì)社:即甓社湖,在江蘇高郵縣西北。
- 珠浮:像珍珠漂浮般的景象,形容湖水波光粼粼。
- 白玉扉:白色的門,這裏比喻優美的環境。
- 鈴匣:裝有鈴鐺的匣子。
- 芙蓉:荷花的別稱。
- 幃(wéi):帳子、幔幕。
- 長房:傳說中能驅鬼治病的仙人費長房。
翻譯
花兒金黃,月色潔白,傍晚的煙霧迷濛。甓社湖波光粼粼,如同珍珠漂浮,面前好似有白玉門扉那般美好。戰亂之後與人相逢,更覺得對方格外親切,歌聲中充滿歡樂至極的情緒,這樣的事如今已經很稀少了。誰去探尋那裝滿金銀財寶的鈴匣呢,不要去採摘那香氣滿帳的芙蓉花。希望能請長房施展奇妙仙術,讓時間在壺中慢慢流逝,一隻烏鴉也不要飛起(表示希望時光停留,美好永駐)。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黃昏時分的聚會場景,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事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和平、歡樂時光的珍惜以及對美好永駐的期望。詩的首聯通過描繪花黃月白、暮煙霏霏的景象以及甓社湖的波光,營造出一種優美而寧靜的氛圍。頷聯則從戰亂後相逢的喜悅和歡樂之事的稀少,反映出人們對和平生活的渴望。頸聯中,「誰探鈴匣金盈手,莫採芙蓉香滿幃」似乎蘊含着一種對物質追求和對美好事物的珍惜之間的思考。尾聯藉助長房的妙術和壺間時光的停滯,表達了作者希望美好時光能夠長久停留的願望。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用典恰當,給人以深刻的感受。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
釋今無的其他作品
- 《 羅浮飛雲頂午夜聽泉 》 —— [ 明 ] 釋今無
- 《 吳錦雯司李以詩見懷短章答之 其二 》 —— [ 明 ] 釋今無
- 《 雙壽 》 —— [ 明 ] 釋今無
- 《 李母太夫人壽詞三十韻 》 —— [ 明 ] 釋今無
- 《 送丘太史曙戒還都改除用周鶴田韻 》 —— [ 明 ] 釋今無
- 《 與張總戎登虎頭門望海 》 —— [ 明 ] 釋今無
- 《 飛雲頂寄博羅胡正庵明府 》 —— [ 明 ] 釋今無
- 《 遼海舟中 其一 》 —— [ 明 ] 釋今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