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雲晚矣園居獨謠追始惟今斐然有述八章

· 顧清
周官六典肇昇平,《魯策》、《春秋》並五經。 彤管後先參記載,黃麻鄭重入丁寧。 氓編不落涪陵險,米傳羞聞晉史腥。 獨臥煙江雙雪鬢,尚餘幽恨在丹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周官:《周禮》,記載周代官制的書籍。
  • 六典:指治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出自《周禮》。
  • 昇平:太平。
  • 《魯策》:指《戰國策》中的有關魯國的部分。
  • 《春秋》:中國古代儒家典籍之一,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 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的合稱。
  • 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記事的杆身漆朱的筆,後多用指女子文墨之事。(彤:tóng)
  • 黃麻:古代詔書用紙。
  • 氓編(méng):百姓的記錄。
  • 涪陵:此處指地方的險峻或艱險之處。
  • 米傳:有關米的記載或傳聞。
  • 丹青:丹和青是我國古代繪畫,常用的兩種顏色,借指繪畫,此處可引申爲文字記錄。

翻譯

《周禮》中的六典開啓了太平之世,《魯策》、《春秋》和五經都具有重要意義。 女子的文墨之事先後被載入記載,詔書的內容鄭重且包含着叮嚀之意。 百姓的記錄不會陷入如同涪陵那樣的艱險之地,有關米的傳聞也不會讓人聽聞晉史那樣的腥羶之事。 獨自躺在煙霧瀰漫的江邊,雙鬢已如白雪,尚且還有幽深的遺憾留在文字記錄之中。

賞析

這首詩展現了作者對古代典籍和歷史的思考,以及對社會和人生的感慨。詩中提到的《周禮》、《魯策》、《春秋》、五經等,體現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對歷史的追溯。「彤管後先參記載,黃麻鄭重入丁寧」,描繪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和詔書的嚴肅與重要。「氓編不落涪陵險,米傳羞聞晉史腥」,表達了對百姓生活的關注和對歷史教訓的反思,希望避免艱險和不良之事。最後兩句「獨臥煙江雙雪鬢,尚餘幽恨在丹青」,則刻畫了作者孤獨的處境和內心深處的遺憾,通過「煙江」「雪鬢」的描寫,營造出一種蒼涼的氛圍,而「幽恨在丹青」則強調了作者希望通過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整首詩意境深沉,富有歷史感和文化內涵。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