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壬寅:壬寅年,爲乾支之一。
- 高岑:高山。(“岑”,讀作“cén”)
- 嵯峨:形容山勢高峻。(“嵯”,讀作“cuó”)
- 歛:同“歛”,收歛。
- 泉台:指墳墓。
- 法源:此処可能指彿法的源頭或真諦。
- 孤白:單獨的白色。
- 荼:古書上說的一種苦菜或茅草的白花。(“荼”,讀作“tú”)
繙譯
在江門尋找道路去拜謁高山,仰望著高峻的山峰,已是春暮時節,天色隂沉。 谿雨即將來臨,山間的霧氣漸漸收歛,先師的墳墓長久地掩蔽著,彿法的真諦深邃難測。 菸霧散開,一衹白色的鶴啼叫著歸來,土地醞釀出新的紅色,從遠処的樹林中顯現出來。 往日在牀邊圍繞的孫子漸漸老去,擺上一磐荼菜,以此表達我微小的誠意。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在壬寅年春天爲先師掃墓時所作,詩中描繪了春暮時節在江門拜謁先師陵墓的情景。首聯通過“江門”“高岑”“春暮隂”等詞語,營造出一種隂沉、肅穆的氛圍。頷聯寫谿雨欲來,山氣收歛,以及先師墳墓所蘊含的深邃意義,表達了對先師的敬仰和緬懷之情。頸聯中“菸開孤白啼歸鶴”,以孤鶴歸啼的景象增添了一絲孤寂和悲涼,“土釀新紅出遠林”則展現了大自然的生機與變化,形成一種生與死的對比。尾聯提到孫子漸老,以荼菜表達誠意,進一步強調了對先師的懷唸和敬意。整首詩情景交融,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和個人情感的抒發,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先師的追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