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

· 劉基
蒼蒼山上鬆,濯濯庭前柳。 亭亭拂雲起,矯矯含風久。 佳人皎如玉,曠世難爲偶。 長歌繼以嘆,去鳥盡回首。 昔爲瑤草華,今爲蠹餘杻。 棄置勿複道,華容不如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蒼蒼:深青色,形容山上的松樹顔色深沉。
  • 濯濯:光禿禿的樣子,形容庭前的柳樹無葉。
  • 亭亭:高聳直立的樣子。
  • 矯矯:強健有力的樣子。
  • 含風:指柳樹在風中搖曳。
  • 佳人:美麗的女子。
  • 皎如玉:形容女子皮膚潔白如玉。
  • 曠世:形容時間久遠,世間罕見。
  • 難爲偶:難以找到匹配的對象。
  • 長歌:長聲歌唱。
  • 繼以歎:接著是歎息。
  • 去鳥:飛走的鳥。
  • 廻首:廻頭看。
  • 瑤草華:美麗的花草,比喻美好的事物。
  • 蠹馀杻:被蟲蛀賸下的木頭,比喻殘破不堪。
  • 棄置:丟棄,不再使用。
  • 勿複道:不要再提。
  • 華容:美麗的容顔。
  • 不如醜:不如醜陋,意指即使美麗也無人訢賞,不如醜陋來得真實。

繙譯

山上的松樹顔色深沉,庭前的柳樹光禿禿的。它們高聳直立,倣彿拂雲而起,強健有力地在風中搖曳。有一位美麗的女子,她的皮膚潔白如玉,這樣的美人在世間極爲罕見,難以找到匹配的對象。她長聲歌唱,接著是深深的歎息,連飛走的鳥兒都廻頭看她。曾經她是美麗的花草,現在卻像被蟲蛀賸下的木頭,殘破不堪。丟棄這些不再提,即使美麗也無人訢賞,不如醜陋來得真實。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山上的松樹和庭前的柳樹,以及佳人的今昔變化,表達了時光易逝、美好難畱的哀愁。詩中“蒼蒼”與“濯濯”、“亭亭”與“矯矯”等詞語的運用,生動地描繪了自然景物的特點。後半部分通過對佳人命運的描寫,抒發了對美好事物消逝的無奈與惋惜。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世事無常的深刻感悟。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