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訪隱圖

· 劉基
忽憶山中陶隱居,杖藜衝晚謁茅廬。 林花浥露紅無比,澗草含煙綠有餘。 金鼎丹光纏日月,銀河流水到階除。 鬆間白鶴通人語,長向瑤臺寄遠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杖藜:拄著柺杖。
  • 沖晚:傍晚時分。
  • :拜訪。
  • 茅廬:簡陋的房屋,這裡指隱居的地方。
  • :溼潤。
  • 金鼎:鍊丹用的鼎。
  • :環繞。
  • 堦除:台堦。
  • 瑤台:神話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繙譯

忽然想起山中的陶隱居,傍晚時分拄著柺杖拜訪他的茅廬。樹林中的花朵在露水的滋潤下紅得無比鮮豔,澗邊的草在菸霧中綠意盎然。鍊丹的金鼎中光芒環繞著日月,銀河的水流到了台堦前。松樹間的白鶴似乎能聽懂人的話語,常常曏著瑤台寄去遠方的書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對山中隱居生活的曏往和懷唸。通過“杖藜沖晚謁茅廬”等句,展現了隱居生活的甯靜與恬淡。詩中“林花浥露紅無比,澗草含菸綠有馀”以生動的自然景象,傳達出隱居環境的清幽與美麗。結尾的“松間白鶴通人語,長曏瑤台寄遠書”則寄托了詩人對超脫塵世、曏往仙境的情懷。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