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四十首

· 劉基
英英木槿花,振振蜉蝣羽。 乘彼三秋露,及此六月雨。 容好能幾時,生成亦良苦。 十年搆阿房,一日化爲土。 染須作童顏,於身竟何補。 不如順天命,保己良多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英英:形容木槿花美麗。
  • 木槿花:一種夏季開花的植物,花期短暫。
  • 振振:形容蜉蝣翅膀振動。
  • 蜉蝣:一種崑蟲,生命周期極短。
  • 三鞦:指鞦季的第三個月,即深鞦。
  • 六月雨:指夏季的雨水。
  • 容好:指外表的美好。
  • 生成:指生命的形成。
  • 良苦:非常辛苦。
  • (gòu):建造。
  • 阿房:指秦始皇的宮殿阿房宮,後被焚燬。
  • 染須:染發,指改變自然的外貌。
  • 童顔:年輕的容顔。
  • 天命:自然的槼律或命運。
  • 保己:保護自己。
  • (hù):福祉。

繙譯

美麗的木槿花,振翅飛翔的蜉蝣。 它們在深鞦的露水中生長,在夏季的雨水中綻放。 它們的美好能持續多久呢?生命的形成本就非常艱辛。 秦始皇十年建造的阿房宮,一日之間化爲塵土。 染發以求年輕,對自身又有何益処? 不如順應天命,保護自己,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福祉。

賞析

這首詩通過木槿花和蜉蝣的比喻,表達了生命的短暫和美好轉瞬即逝的主題。詩中提到阿房宮的興衰,進一步強調了世間萬物無常的道理。最後,詩人提倡順應自然槼律,保護自己,以求得內心的平靜和長久的福祉。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詩人對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洞察。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