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燕昭(yān zhāo):即燕昭王,戰國時燕國國君,築黃金臺以招賢納士。
- 薊野(jì yě):薊城之郊野。薊,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
- 空臺:指燕昭王所築的黃金臺,如今人去臺空。
- 黃金氣:指燕昭王以黃金招賢的氣概。
- 滄海隈(wēi):海邊。隈,山水等彎曲的地方。
翻譯
燕昭王已無原來的國家,薊城的郊野有一座空臺。 往昔那豪邁的以黃金招賢的氣概已不復存在,只剩下一片淒涼在滄海之畔。 迂腐的儒生最終想要報答君主,在這亂世之中才開始憐惜人才。 回首那遠行的路途,年年都會來到此地。
賞析
這首詩以燕昭王的黃金臺爲背景,抒發了對歷史變遷和人才命運的感慨。首聯寫燕昭王的國家已不復存在,只留下一座空臺,營造出一種荒涼的氛圍。頷聯通過「寂寞」和「淒涼」兩個詞,進一步強調了黃金臺昔日的輝煌不再,讓人感到世事的滄桑。頸聯表達了在亂世中人才渴望得到賞識和重用的願望,同時也反映了作者自己的抱負。尾聯則通過「年年此地來」,表現出作者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才命運的關注。整首詩意境蒼涼,情感深沉,借古諷今,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