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王臺

· 薛蕙
燕昭無故國,薊野有空臺。 寂寞黃金氣,淒涼滄海隈。 腐儒終報主,亂世始憐才。 回首徵塗上,年年此地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燕昭(yān zhāo):即燕昭王,戰國時燕國國君,築黃金臺以招賢納士。
  • 薊野(jì yě):薊城之郊野。薊,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
  • 空臺:指燕昭王所築的黃金臺,如今人去臺空。
  • 黃金氣:指燕昭王以黃金招賢的氣概。
  • 滄海隈(wēi):海邊。隈,山水等彎曲的地方。

翻譯

燕昭王已無原來的國家,薊城的郊野有一座空臺。 往昔那豪邁的以黃金招賢的氣概已不復存在,只剩下一片淒涼在滄海之畔。 迂腐的儒生最終想要報答君主,在這亂世之中才開始憐惜人才。 回首那遠行的路途,年年都會來到此地。

賞析

這首詩以燕昭王的黃金臺爲背景,抒發了對歷史變遷和人才命運的感慨。首聯寫燕昭王的國家已不復存在,只留下一座空臺,營造出一種荒涼的氛圍。頷聯通過「寂寞」和「淒涼」兩個詞,進一步強調了黃金臺昔日的輝煌不再,讓人感到世事的滄桑。頸聯表達了在亂世中人才渴望得到賞識和重用的願望,同時也反映了作者自己的抱負。尾聯則通過「年年此地來」,表現出作者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才命運的關注。整首詩意境蒼涼,情感深沉,借古諷今,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薛蕙

薛蕙

明鳳陽府亳州人,字君採,號西原。正德九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歷考功郎中。嘉靖初,“大禮”議起,撰《爲人後解》、《爲人後辨》等上於朝,忤旨獲罪。又爲言官所訐,解任歸。其學宗宋周敦頤、二程,證以佛、道之說,學者稱西原先生。有《約言》、《西原遺書》、《考功集》。 ► 6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