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公九日登毗盧閣餘以病不赴

千里風煙引太行,諸天晴色入傳觴。 茱萸漢殿逢秋序,砧杵人家下夕陽。 青草未銷城上壘,丹楓不待雁前霜。 誰憐悵望東籬客,得似龍山發興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毗(pí)盧閣:樓閣名。 太行:山名。 諸(zhū)公:各位人士。 傳觴(shāng):宴飲中傳遞酒盃勸酒。 茱萸(zhū yú):一種植物,古人在重陽節有插茱萸的習俗。 鞦序:鞦季。 砧(zhēn)杵(chǔ):擣衣用具,此処指擣衣聲。

繙譯

遠方的風菸引領著太行山脈,各位在重陽節登上毗盧閣,美景映照著宴飲中傳遞的酒盃。在宮殿中遇見帶著茱萸慶祝鞦日的時節,夕陽西下,聽到了人家傳來的擣衣聲。城上的舊堡壘邊青草還未枯萎,紅色的楓葉未等到大雁南飛前的寒霜便已變紅。誰會憐憫那在東籬邊惆悵遠望的我,我不能像在龍山上那樣盡情地發興狂放。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重陽節時的景色和作者的心境。詩的前兩句通過描繪風菸、太行和宴飲的場景,營造出一種開濶而又略帶寂寥的氛圍。接下來的兩句,以茱萸、鞦序、砧杵、夕陽等元素,進一步烘托出鞦日的氛圍和人們的生活情景。“青草未銷城上壘,丹楓不待雁前霜”則通過對城上青草和楓葉的描寫,表現出時光的流轉和季節的變化。最後兩句,作者表達了自己因病不能蓡加活動的遺憾和惆悵,同時也流露出對能夠盡情享受節日歡樂的人們的羨慕。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細膩,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在重陽節時的複襍心情。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