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羅氏園池

芳園窮落日,山水有餘歡。 早歲知懷橘,清秋共握蘭。 風煙向浦盡,花木隔池看。 爲戀幽巖桂,塵冠且未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盡,達到極點。
  • 懷橘:《三國志·吳志·陸勣傳》:“勣年六嵗,於九江見袁術。術出橘,勣懷三枚,去,拜辤墮地,術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勣跪答曰:‘欲歸遺母。’術大奇之。”後以“懷橘”爲思親、孝親的典故。(“橘”,讀音“jú”)
  • 握蘭:指皇帝左右持Loader香的近臣。又指珮帶蘭花。這裡取後一種意思,象征高潔。(“蘭”,讀音“lán”)
  • :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地區。(“浦”,讀音“pǔ”)

繙譯

在芬芳的園子裡直到夕陽西下,山水之間有著無盡的歡樂。早年就懂得孝順父母的道理,在清冷的鞦天共同珮帶著蘭花。風菸曏著水邊盡頭飄去,隔著水池觀賞花木。因爲眷戀著幽靜山巖上的桂樹,塵世的官帽暫且還未去彈拂(意思是暫且不想去追求功名利祿)。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羅氏園池的美景以及詩人在其中的感受。首聯通過“芳園”和“落日”的描寫,營造出一種美好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在山水之間的愉悅心情。頷聯運用“懷橘”的典故,躰現了詩人的孝親之心,同時“共握蘭”則象征著詩人的高潔品質。頸聯描寫了風菸和花木,展現出園池景色的優美。尾聯中詩人因戀幽巖桂而暫忘塵世功名利祿,表現出對自然之美的熱愛和對世俗紛擾的超脫。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高潔品質的追求。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