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葉侍御謫洽陽丞

雙鳧忽散薊門雲,袖裏猶傳五色文。 手版正趨車騎府,羽衣重謁太華君。 霜迎藍筍瞻前路,日斷鵷鸞憶舊羣。 愁思中原烽火日,灞亭空遇老將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fú):野鴨。
  • (jì)門: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
  • 五色文:比喻華美的文章。
  • 手版:古代官吏上朝或謁見上司時所拿的笏(hù)板。
  • 車騎府:官署名,這裏指葉侍御前往任職的地方。
  • 羽衣:道士或神仙的衣服,這裏借指葉侍御。
  • 太華君:華山西嶽大帝,此處喻指其謫處的長官。
  • 藍筍:此處指藍筍般的道路,形容道路艱險。
  • (yuān)鸞:傳說中像鳳凰的鳥,喻指朝官。
  • 灞亭: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

翻譯

那兩隻野鴨忽然分散在薊門的雲彩之中,袖中還留存着華美的文章。手裏拿着笏板正前往車騎府,穿着如同神仙的衣服再次去拜見太華君。冰霜迎接他踏上如藍筍般艱險的前路,太陽落下使他懷念舊日的朝中同僚。在中原烽火連天的日子裏滿懷愁思,在灞亭空自遇到那位老將軍。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送葉侍御被貶謫去洽陽擔任縣丞時所作。詩的首聯通過「雙鳧忽散」這個形象的比喻,暗示了葉侍御的離開,同時「袖裏猶傳五色文」則讚揚了他的才華。頷聯描述了葉侍御前往新的任職之地,「手版正趨車騎府」表現了他的職責所在,「羽衣重謁太華君」則帶有一些神祕的色彩,或許是在說他的新職位有些特殊。頸聯通過「霜迎藍筍瞻前路」描繪了前路的艱難,「日斷鵷鸞憶舊羣」表達了他對過去同僚的思念。尾聯「愁思中原烽火日」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盪不安,「灞亭空遇老將軍」則給人一種孤獨和無奈的感覺。整首詩既表達了對葉侍御的同情和祝福,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意境深沉,情感真摯。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