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行行重行行

· 錢宰
皎皎明月光,照我屋東頭。 寒螿鳴樹間,招搖指孟秋。 白露下高梧,落葉聲颼颼。 寒溫更變遷,河漢東南流。 懷哉裏中兒,奮志起遠遊。 飄然溯長風,乘槎犯鬥牛。 支機織女石,爲問今在不。 水深波濤闊,浮名將焉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寒螿(jiāng):古書上說的一種蟬,因體形較小且叫聲悽慘,深秋時鳴叫,常用來表達悲秋之情。
  • 招搖:指北斗第七星搖光。此處作爲星名,在詩中象徵時節。
  • 孟秋:秋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七月。
  • 河漢:指銀河。
  • 槎(chá):木筏。
  • 鬥牛:指「鬥宿」和「牛宿」,是星宿名。
  • 支機織女石:傳說中織女用來支撐織布機的石頭。

翻譯

明亮皎潔的月光,照在我屋子的東頭。 寒蟬在樹林間鳴叫,北斗七星的搖光指向了孟秋時節。 白露降落在高大的梧桐樹上,落葉發出颼颼的聲響。 天氣的寒暑不斷變化,銀河向東南方向流淌。 心中懷念着家鄉的年輕人,立志奮發起身去遠方遊歷。 飄飄然順着長風前行,乘坐木筏直衝向鬥宿和牛宿。 那織女的支機石,試問如今是否還在? 水面深且波濤廣闊,追求虛名又能得到什麼呢?

賞析

這首詩以明月之光開篇,營造出一種寧靜的氛圍。通過寒螿鳴叫、白露降落在梧桐上、落葉聲等景象,描繪出秋天的蕭瑟與淒涼,也暗示了時光的流轉和季節的變遷。詩中表達了對家鄉年輕人立志遠遊的懷念,他們不畏艱險,追求夢想,但同時也發出了對追求虛名的質疑。詩人藉助自然景象和神話傳說,如乘槎犯鬥牛、支機織女石等,增添了詩歌的浪漫色彩和神祕氛圍。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既有對自然的描繪,也有對人生的思考。

錢宰

元明間浙江會稽人,字子予,一字伯鈞。元至正間中甲科,時稱宿儒。洪武初征修禮、樂書,授國子助教,進博士。後命訂正蔡氏《書傳》,書成賜歸。有《臨安集》。 ► 1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