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簫行
註釋
- 夔(kuí)龍:相傳是虞舜時期的兩位大臣,後多用以比喻輔弼良臣。
- 輦(niǎn):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車子,後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車子。
- 九韶:遠古雅樂之名。
- 金谷:指晉代石崇所建的金谷園,極爲奢華。
- 秦箏:一種古絃樂器,相傳爲秦人蒙恬所造。
- 六幺:唐代有名的曲子。
- 翕(xī):本義是閉合,收攏,這裏可理解爲舒緩。
- 簥(jiāo):古代一種發音嘹亮的管樂器。
- 嗾(sǒu):指使狗時發出的聲音,這裏指鳥鳴聲。
- 絡緯:蟲名,即莎雞,俗稱絡絲娘、紡織娘。
- 蹢躅(zhí zhú):以足擊地,頓足。
- 泠(líng)泠:形容聲音清越。
- 子期:鍾子期,俞伯牙的知音。
- 緱(gōu)嶺:在今河南省偃師市東南,多指修道成仙之處。
翻譯
不期望有夔龍在天子車旁侍奉,唱着九韶雅樂,也不期望在金谷園裏,伴着秦箏彈奏六幺之曲。只願中秋佳節無雲,明月當空的正午,王郎在酒酣之時爲我吹奏洞簫。洞簫聲舒緩時,天氣清明,北斗星直插大地,銀河好似要傾落。洞簫聲急促時,天氣肅穆,秦地的女子如泣如咽對着月色,湘妃也爲之哭泣。大簥之聲如簫簫風聲吹入松林,其聲崩雲裂石,又如龍吟水涌。小聲吹奏如札札機杼之聲,一聲兩聲好似落花如雨。想婉轉鳴唱卻又未完全展開,如在上林苑中學着春鶯語調。天然之聲與竹製洞簫之聲美妙無間,像是紫塞邊秋雁銜蘆的聲音。秋雁春鶯之聲連續不斷地啼叫,都隨着明月的光輝進入了富貴人家。在鴛鴦織機旁有貴族的小妾,在紡織娘燈邊有織錦的妻子。但有關山城牆的阻隔,風聲吹不到,音信也斷絕。紈扇在早晨被丟棄,如同辭別了漢宮的恩寵,琵琶在夜晚被彈奏,控制着胡天的月色。月中傳來清冷的搗衣聲,孤獨的猿猴對着月亮長嘯,讓人不忍聽。洞簫聲初起時,讓人懷疑是花兒在跳動,放開時又像是雨打風鈴之聲。雨打風鈴和花兒跳動之聲形成了低沉的嗚咽,嗚咽之聲不暢時,聲音暫時停歇。定然有不被人知的心事,從指下飛出如蓮花般美妙的樂音。自己說年少時結交四方賓客,如出水芙蓉般純淨且未經歷風霜。十年學習調試白翎雀的音律,在四海之中難以遇到如金鳳凰般珍貴的知音。今晚是什麼日子,正是中秋佳節,夜晚如何呢?長夜還未過去。請您反覆吹奏三五曲,請您爲我作這洞簫行。我起初喜愛音樂,只喜歡這洞簫之音,羌笛胡笳之聲空自嘈雜刺耳。不吝惜用黃金鑄就像子期那樣的知音,不遇到平原君就不買絲。秦時的弄玉已經離去不再回來,嘆您這首曲子出現得太晚了。不羨慕您像王子淵那樣,在青宮作賦被萬人傳頌。不羨慕您像王子晉那樣,吹一曲玉笙能價值千仞高山。羨慕您面色如簺花般紅潤,呼吸間似有玄妙之風。應當駕馭仙鶴回到緱嶺,不要讓這洞簫之音進入漢宮。
賞析
這首《洞簫行》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音樂美感的詩作。詩中通過對洞簫聲音的細膩描繪,展現了洞簫音樂的豐富多變和美妙動人。詩人用各種生動的形象和場景來形容洞簫的聲音,如「洞簫翕兮天氣清,北斗插地天河傾」「洞簫急兮天氣肅,秦娥咽月湘妃哭」等,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洞簫音樂所營造的不同氛圍和情感。
詩中還融入了許多與音樂、歷史、神話相關的元素,如夔龍、九韶、秦箏、六幺、上林、弄玉等,增加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厚重感。同時,詩人也表達了自己對洞簫音樂的熱愛和對知音的渴望,以及對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整首詩語言優美,韻律和諧,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才華和對音樂的深刻理解。它不僅是一首描寫音樂的佳作,也是一首表達情感和思想的抒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