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生還海寧時欲以春秋疏上不果

草屩來燕市,縫衣返故鄉。 叫閽心力盡,垂橐路途長。 著論名堪老,爲園計未荒。 吾謀非不用,君自愛滄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屩(juē):草鞋。
  • 燕市:古時燕國的國都,這裏借指明代的京城北京。
  • 叫閽(hūn ):舊時吏民因冤屈等向朝廷申訴。
  • 垂橐(tuó):垂着空袋子,表示錢財耗盡。

翻譯

你穿着草鞋從北京來到這,如今縫補好衣裳準備返回故鄉。 你爲向朝廷申訴心力已盡,回鄉途中錢財耗盡,路途漫長。 你撰寫的論著足以讓你名垂千古,經營田園的計劃尚未荒廢。 我的計謀並非沒有被採用,你還是自己喜愛那滄浪之水(暗指歸隱的生活)吧。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送董生回海寧時所作,詩中表達了對董生的理解和安慰。首聯描述董生的行程和狀態,頷聯講述他爲申訴盡力卻無果而踏上歸程,且耗費了許多錢財。頸聯肯定了董生的著作成就和對田園生活的規劃。尾聯則是作者的一種感慨,暗示董生的抱負未能完全實現,但也希望他能在歸隱生活中找到平靜和滿足。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沉,既體現了對友人的關懷,也流露出對世事的無奈。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