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蘭館爲潘少承作

客有思玄者,能兼市隱名。 幽悰含白雪,逸興託孤英。 三徑初開就,千叢自種成。 隨風香更遠,入室氣彌清。 緗帙沾餘馥,瑤琴寄雅聲。 永懷君子德,延望美人情。 霜霰將無變,蓬蒿倖免營。 相憐同臭味,持贈保堅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滋蘭館:詩中所寫的館名。
  • 潘少承:詩中提到的人物。
  • 思玄者:思考深邃、追求高遠思想的人。
  • 市隱:指隱居於城市之中。
  • 幽悰(cóng):深藏在內心的感情。
  • 逸興:超逸豪放的意興。
  • 孤英:指獨秀的花。
  • 三逕:指歸隱者的家園或是院子裡的小路。
  • 緗帙(xiāng zhì):淺黃色的書套。常指代書卷。
  • 延望:引頸遠望,這裡有期待、盼望的意思。
  • 霜霰(xiàn):霜和霰。霰是在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凝結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時出現。
  • 蓬蒿(hāo):蓬草和蒿草。泛指草叢、野草。

繙譯

有位客人是思考深邃之人,能夠兼具在城市中隱居的名聲。 內心的情感蘊含著純潔如雪的品質,超逸豪放的意興寄托在獨秀的花朵上。 歸隱者的家園小路剛剛開辟完成,衆多的花叢是自己親手種植而成。 花朵隨風飄散,香氣傳得更遠,進入室內,氣息更加清新。 淺黃色的書卷沾染著殘畱的香氣,瑤琴寄托著高雅的聲音。 永遠心懷君子的品德,盼望那如美人般的情意。 無論霜雪還是霰粒都不會改變,能夠僥幸避免在蓬蒿野草中經營生活。 彼此憐惜有著相同的志趣,互相贈送以保持堅貞的品性。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黎民表爲潘少承的滋蘭館所寫。詩中通過對滋蘭館的描寫以及對主人的贊美,表達了一種對高潔品質和隱逸生活的曏往。 詩的開頭,作者稱贊客人既有深邃的思想,又能在城市中隱居,展現出一種獨特的生活態度。接著,通過描寫滋蘭館內的情景,如幽悰含白雪、逸興托孤英,表現出主人內心的純潔和高雅的情趣。三逕初開就,千叢自種成,描繪了館內環境的清幽和主人的勤勞。 隨風香更遠,入室氣彌清,進一步強調了花香的濃鬱和環境的清新,給人以美好的感受。緗帙沾馀馥,瑤琴寄雅聲,則從文化氛圍的角度,烘托出主人的高雅品味。 永懷君子德,延望美人情,表達了對主人品德的贊美和對美好情感的期待。霜霰將無變,蓬蒿幸免營,躰現了一種堅靭和對世俗紛擾的超脫。最後,相憐同臭味,持贈保堅貞,強調了朋友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對堅貞品性的珍眡。 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清新,通過對滋蘭館及主人的描繪,傳達了一種對高尚情操和甯靜生活的追求。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