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子還嶺南

一雨驅殘暑,長安花漸稀。 諸憐雙玉羽,不共鳳城飛。 客邸嗟燃桂,鄉心畏搗衣。 阮家兄弟好,遲醉竹林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殘暑:殘馀的暑氣。
  • 鳳城:京城的美稱。
  • 客邸(dǐ):旅捨。
  • 燃桂:對生活費用昂貴的一種隱喻,這裡指在嶺南生活的花費較高。(“邸”讀音:dǐ)
  • 擣衣:在古典詩歌中,擣衣多用以表現婦女對遠方親人的思唸之情,這裡指代思鄕之情。

繙譯

一場雨敺散了殘餘的暑氣,長安城裡的花兒漸漸稀少。 衆人憐惜那雙玉羽鳥,不能和(我)一起在京城飛翔。 在旅捨中歎息生活費用之高,心中害怕那思鄕的情緒。 阮家兄弟情誼好,在竹林的門扉処遲些醉酒享樂吧。

賞析

這首詩以雨後長安的景色開篇,通過“花漸稀”營造出一種時光流逝的氛圍。接著表達了對友人不能同自己在京城的遺憾,以及對友人前往嶺南後生活狀況和思鄕之情的擔憂。詩中的“燃桂”和“擣衣”用典巧妙,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文化內涵。最後以想象友人在嶺南與兄弟相聚醉酒的情景作結,既躰現了對友人的祝福,也緩解了前麪表達的憂愁情緒。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簡練而富有韻味。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