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琅琊寺: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約5公里處的琅琊山上,是我國東南名剎之一。 黎民表:明代詩人。 山木:山上的樹木。 千重:層層疊疊,形容很多。 嵐霧:山中的霧氣。(嵐:lán) 紗燈:用薄紗糊成的燈籠。 猶:仍然,還。 晉招提:指琅琊寺,因建於東晉而有此稱。(提:dī) 楞伽:指《楞伽經》, 佛教經典。 益:有益,有幫助。
翻譯
山上的樹木層層疊疊,山嵐霧氣低垂瀰漫,紗燈依舊照亮着這座建於東晉的琅琊寺。研讀《楞伽經》對眼前的事情並無益處,我聽着泉水的聲音,不知不覺一天又到了黃昏。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琅琊寺周圍的景色以及詩人的感悟。詩的首句通過「山木千重」和「嵐霧低」,展現出琅琊山樹木繁茂、霧氣瀰漫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幽深、神祕的氛圍。第二句中「紗燈猶照晉招提」,既點明瞭時間是夜晚,又突出了琅琊寺的歷史悠久。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佛教經典的思考,認爲研讀《楞伽經》並不能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同時通過「聽盡泉聲日又西」,以泉聲和日落爲背景,烘托出一種淡淡的憂傷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簡潔,將自然景色與詩人的情感、思考融爲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