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寇劉公孫堯士來求黃太史碑文卻還大庾僕曾拜公於家食因附致哀挽之私

林泉不爲蒼生起,隴兆俄驚白馬悲。 淮海軍儲飛挽日,茂陵詞賦謝歸時。 論功合上雲臺畫,紀實應存太史碑。 玉樹傳家知不愧,生芻何處寄遐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大司寇:古代官職,主管刑獄。讀作(dà sī kòu)
  • 蒼生:指百姓。
  • 隴兆:墓地。讀作(lǒng zhào)
  • 白馬悲:這裏指悲傷的氛圍,化用了西王母乘白麟來悼念周穆王的典故。
  • 飛挽:迅速運送糧草。
  • 茂陵:此處借指漢武帝的陵墓,常用來指代皇帝的陵墓,這裏可能暗示此人地位尊貴。讀作(mào líng)
  • 雲臺:漢宮中高臺名。漢光武帝曾圖功臣三十二人於雲臺。後用以泛指紀念功臣名將之所。
  • 生芻:指新割的青草,常用於表示對逝者的祭奠和懷念。讀作(shēng chú)

翻譯

山林泉水不會因百姓的需求而興起,墓地忽然驚現如白馬悲泣般的哀傷氛圍。在淮河一帶爲軍隊儲備糧草並迅速運輸的那些日子裏,在如同(某人)從皇帝陵墓處辭賦作別歸家之時。論功勞應該在雲臺上被繪像銘記,記錄實事理應在太史的碑文中留存。美好的品德家世相傳當之無愧,可這新割的青草要送往何處才能寄託我這悠遠的思念呢?

賞析

這首詩是黎民表爲劉公孫堯士所寫,詩中表達了對他的哀悼和追思。首聯通過「林泉不爲蒼生起,隴兆俄驚白馬悲」描繪了一種悲傷的氛圍,暗示了劉公孫堯士的離世給人們帶來的悲痛。頷聯「淮海軍儲飛挽日,茂陵詞賦謝歸時」回顧了他生前的功績,如爲軍隊儲備糧草的貢獻以及可能在文學方面的才華。頸聯「論功合上雲臺畫,紀實應存太史碑」強調了他的功績應該被銘記,應該在功臣名將的行列中有一席之地,並且其事蹟也應該被太史記錄在碑文中,流芳百世。尾聯「玉樹傳家知不愧,生芻何處寄遐思」則表達了對他美好品德和家世的讚揚,以及詩人對他的深切懷念,然而卻不知何處寄託這哀思。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沉,通過用典和對比等手法,表現了詩人對劉公孫堯士的敬重和惋惜之情。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